教师权利及其法律保障

教师权利及其法律保障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教师权利及其法律保障》探讨教育领域权利问题,值得一读。

内容简介

《教师权利及其法律保障》一书分为四编,分别涵盖了教师权利的基本理论、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教师权利救济制度。本书探讨了教师权利保障的可能性及其法律规制等问题,作者均为研究该领域的专家,是研究教师权利保障问题的一次理性思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推进教育法治建设

前言

第一编 教师权利的基本理论

论教师的教育权

一、赋予教师教育权的必要性

(一)教师具有法定的资格与专业素养,对教育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三)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需要赋予教师教育权

二、教师教育权的性质与内容

(一)教师教育权的性质

(二)教师教育权的内容

三、确立教师教育权的立法建议

(一)确立教师的法律身份,明确教师的法律地位

(二)出台配套法规,明确教师教育权的具体要求

(三)拓宽教师权利的救济途径

章程视野下的大学教师权利体系建构[1]——兼论国内6部大学章程中的教师权利条款

一、教师法律地位与大学教师权利

(一)教师法律地位与教师权利

(二)对教师权利误读的祛魅

(三)教师权利的基本结构

二、大学教师权利:特性与依据

(一)大学教师权利的特性

(二)大学教师权利的规范依据

三、意义、因素与成例:大学章程对教师权利的规范

(一)章程对大学教师权利的规范意义

(二)章程规定大学教师权利的考量因素

(三)既有章程教师权利条款考察

四、反思与重构:大学章程规范教师权利的思路

(一)大学章程规范教师权利的着眼点

(二)大学章程应将法律规范规定的教师权利的内容实在化

(三)发展并明确新的权利形态

(四)确立大学教师权利的保障机制

结语

高校科研经费管制与教师学术自由

一、前提:作为法律权利的学术自由

(一)学术自由的西方话语

(二)中国语境:作为权利的学术自由

(三)学术自由权的边界

二、诘问:对《办法》第25条的规范分析

(一)文本解读

(二)《办法》第25条对学术自由权的妨害

(三)《办法》第25条限制学术自由权的合法性排除

三、探索:《办法》第25条妨害学术自由的理论阻却

(一)大学自治理论

(二)以大学作为权利主体的学术自由理论

(三)权利救济:制度回应的乏力

四、协调与建构:在财政依赖与学术自由之间

国家法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教师的科研自由与教育职责

一、教育作为国家法理论问题的提出

二、价值中立与非价值中立的教育模式

三、价值中立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的科研自由与教育职责

四、非价值中立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的科研自由与教育职责

五、结论:两种教育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教师工伤保险权利研究

一、教师工伤保险权利的内涵

二、教师工伤保险权利的制度沿革

三、教师工伤保险权利的司法救济

(一)工伤保险的缴费主体及其责任

(二)工伤认定的申请主体及时限要求

(三)“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师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工伤认定

高校校规自治的边界——寻求学术自由与学生权利的平衡

一、高校校规的性质

二、高校校规自治边界的确立依据

(一)我国校规权力边界的规范分析

(二)“单一基本权利观”下的校规治理论之批评

三、高校校规自治的形式

(一)填补国家法空白

(二)校规突破国家法规定

四、高校校规自治边界的司法识别

五、余论

教师学术权利的宪法解读与保护

一、学术权利的宪法之维

(一)学术权利入宪的历史脉络与模式

(二)“自由”向“权利”的嬗变必然性

(三)我国学术权利的宪法性质

二、教师学术权利所处的场域

(一)教师学术权利处在多元关系场域

(二)权力与权利的冲突与互动为主要媒介

(三)利益是场域关系结构形成﹑维系和发展的动力根源

(四)制度性场域

三、教师学术权利面临的困境

(一)校内学术权力的“行政化”

(二)校内行政权力“错位”

(三)国家和社会权力的“越位”

四、教师学术权利的保障进路

(一)搭建平衡的权力场域

(二)健全学术权利法律保障

(三)学术组织和教师组织的跟进

(四)教师任职保障

(五)健全救济机制

五、结语

关于教师民主权利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民主与民主权利

二、教师民主权利的现行法律政策及其不足

三、教师民主权利的时代内涵与保障

(一)知情权

(二)参与权

(三)表达权

(四)监督权

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法治反思

一、免费师范生政策概述

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法理分析

(一)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合宪性分析

(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社会法分析

三、免费师范生的权利保障

(一)免费师范生的劳动权保障

(二)免费师范生的受教育权保障

四、结语

试论教育多元结构下的教师权利义务

一、教育多元结构下教师地位的变迁

二、教育多元结构下教师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地位的现状

(一)三类教师的职业属性

(二)三类教师的权利义务

(三)三类教师的法律地位

三、教育多元结构下教师权利义务的构成

(一)教师职业专有权

(二)教师属性权

(三)教师职业专有权的保护

第二编 教师参与学校治理

论我国高等学校教授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与法制保障

一、我国教授委员会的发展历程

(一)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

(二)我国教授委员会的发展现状

二、教授委员会的职能属性与组织形式

(一)国外教授委员会的二元权力渗透类型

(二)我国教授委员会的权力属性:二元权力分立适度交叉型

(三)我国教授委员会的组织属性:决策机构与咨询机构相结合模式

三、高等学校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法制保障

(一)完善《高等教育法》,明确校﹑院(系)两级教授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二)制定《高等学校章程》,推进教授委员会制度建设

(三)健全《教授委员会章程》,完善其组织形式和权力运行机制

我国台湾地区教师工会发展状况及教师权益保障

一、我国台湾地区教师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台湾地区教师会和教师工会的差异

(一)从教师会到教师工会

(二)教师工会有“劳动三法”做为后盾

三、教师工会团体协约面临的问题

(一)团体协约法不当限缩

(二)资方敌视教师工会

(三)校长团体曲解团约真义

(四)雇主无心诚信协商

(五)教育行政角色紊乱

四、我国台湾地区教师组织的未来

论同行评议法律性质与大学教师权利保护

一、大学管理之教师参与权

(一)学术行为和学术管理行为

(二)大学是监管组织而非行动组织

(三)学者自治是大学功能发挥的最佳选择

二、教师学术自由保护与同行评议程序

(一)教师学术自由保护

(二)同行评议的功能

(三)同行评议的适用范围

三、同行评议材料之公开性原则

(一)同行评议材料公开性司法判决历史

(二)“宾夕法尼亚大学诉就业机会平等委员会案”评析

复合共治视阈下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实践探索

引言

一、复合共治: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理论基础

二、权力运作: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主要途径

三、共治掣肘: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实然障碍

(一)学术霸权与学术权力失效

(二)行政权力异化

(三)次级权力边缘化

四、体系改革: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应然要求

(一)科学定位权力,意识引导发展

(二)扭转职业观念,肃清文化障碍

(三)创新组织建设,激活教师活力

(四)改革绩效考核,提升组织认同

(五)完善高校章程,加强顶层设计

公立高校校长遴选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

背景

一、公立高校适用信息公开

二、高校校长选拔公开的依据

三、高校校长选拔信息公开的范围

四、高校校长选拔公开的救济

五、结语

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治学”还是“治校”?

论我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之重构

一、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发生学考察

(一)讲座制与学术权力

(二)科层制与行政权力

(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协调

(四)大学权力场域与外部行政权力

二、我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之异化

(一)1952年院系调整开启了大学外部行政权力对大学进行全方位控制的时代

(二)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合并和自20世纪末开始的高校扩招进一步强化了外部行政权力对大学的控制

(三)面临双重压力的大学学术权力逐步走向异化

三、重构大学权力场域,消解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张力

(一)规范大学外部行政权力

(二)调整大学内部行政权力

(三)彰显大学学术权力

第三编 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论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合同之“畸形”及其矫正

一、中国大学教师人事制度之改革历程

(一)基于“身份体认”的教师任用制

(二)基于“契约规制”的教师聘任制

二、中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前提之所在

(一)把握教师聘用制度的多样态背景

(二)厘清教师聘用合同的多维度属性

三、中国高校教师聘用合同的“畸形”之所在

(一)高校地位与教师地位的失衡

(二)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调

(三)奖惩机制与救济机制的失语

四、矫正中国高校教师聘用合同“畸形”之可能路径

(一)从单向选择走向双向选择

(二)从行政主导走向学术主导

(三)从模糊条款走向制度保障

五、余论

终身教职制度的引借及我国的实际

一、终身教职制度产生的动因及目的

二、终身教职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三、高校终身教职聘任、解聘权力的限制

四、我国的实际状况

符合高校发展的薪酬制度变化趋势分析

一、我国高校的改革是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对高校工资分配的要求和影响

三、今后高校的工资分配形式的将是多样分析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聘任制的制度反思及其重构

一、现行教师聘任制的制度困境

(一)从制度的根本运行机制来看,教师聘任制所依赖的市场机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公共性的要求

(二)从制度的具体设计来看,教师聘任制已丧失法理依据,同时缺乏对我国教育现实基础的考量

二、重构教师聘任制的理论基点

(一)应肯定其合理内核,坚持教师聘任制

(二)应以教师职业性质作为根本出发点

三、重构教师聘任制:具体制度设计

(一)聘任主体

(二)聘任合同

(三)聘任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

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理论反思[1]

一、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现状

二、教学评价制度的制度设计挑战

(一)标准问题:目标﹑内容与技术的艰难权衡

(二)主体问题:认知水平和立场偏好

(三)时间问题:反馈作用的延时性

(四)对象问题:可比较性的缺失

(五)真实性问题:评价主体的误区

三、评价制度的改进: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深度融合

(一)完全市场假设

(二)不完全理性的市场选择

(三)市场的外部性

(四)国家意志的干预

(五)基于教学市场的多元教学评价模式及制度变革

四、结语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惩戒及被惩戒人合法权益救济制度研究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二、目前我国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机制现状及不足

(一)国家层面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制

(二)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制——以山东大学为例

三、美国学术不端惩戒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四、完善因学术不端被惩戒教师的权利救济制度

第四编 教师权利救济制度

试论构建教师申诉制度之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教师申诉制度的沿革与现实问题

二、当前教师申诉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三、健全教师申诉制度需要探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师申诉制度研究[1]

一、教师申诉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一)法律规定的现状

(二)教师申诉实施现状与问题

二、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性质

三、教师申诉制度内涵的探讨

(一)教师申诉制度的实体内容

(二)教师申诉制度的程序内容

四、教师申诉制度的关系分析

(一)教师申诉制度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关系

(二)教师申诉制度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关系的实质

五、教师申诉制度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设立校内教师申诉委员会

(二)建立教师申诉制度相关的基本制度

(三)修改有关教师申诉的条例,加强教师申诉制度的程序性内容

解聘教师行为的性质及其法律规制

一、教师聘任合同的法律属性

(一)教师聘任合同被视为一般民事合同或劳动合同

(二)教师聘任合同是行政合同

二、解聘教师行为的法律特性

(一)解聘教师行为具有行政性

(二)解聘教师行为具有法定性

(三)解聘教师行为具有惩戒性

(四)解聘教师行为具有利益衡量性

三、解聘教师的法定理由

(一)解聘教师的现有规定

(二)国外解聘教师的理由

(三)解聘教师法定理由的构建

四、解聘教师的程序控制

(一)解聘教师的现有程序规定

(二)解聘教师的程序理念

(三)解聘教师的程序规则

五、解聘教师的救济机制

(一)现有解聘教师救济途径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有效法律救济

我国台湾地区公立学校教师权益保障制度与司法实务发展

一、教师之法律地位

(一)学术自由之权利人

(二)基本权冲突之当事人

二、教师权益保障制度

(一)教师之聘任

(二)教师之停聘解聘与不续聘

(三)教师申诉评议与评审等委员会

(四)教师权益之程序保障

三、教师权益争讼实务

(一)“行政法院”有关教育行政裁判

(二)“司法院”大法官关于教育行政解释

四、结论

公立高校开除教师决定及其司法救济问题研究

一、公立高校开除教师决定的概念与类型

(一)公立高校开除教师决定的概念

(二)公立高校开除教师决定的类型

二、公立高校开除教师决定的性质

三、教师不服公立高校开除决定司法救济的必要性

(一)高校开除决定对教师权益的影响

(二)现有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司法救济的价值

四、司法救济的可能性

(一)聘任制下教师与公立高校的法律关系

(二)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及其没落

(三)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下的司法救济空间

公立中小学教师权利的三重困境

一、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

二、作为劳动者的权利

三、作为教师的专属权利

四、结语

论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申诉制度的完善

引言:

一、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申诉的申诉人范围

(一)高等学校教师与教育教学辅助人员

(二)公立高校教师与私立高校教师

二、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申诉的被申诉人范围

(一)公立高等学校和私立高等学校

(二)教育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

三、关于受理高等学校教师申诉的机构

(一)高校教师申诉的管辖

(二)受理教师申诉的法定机构

(三)高校教师申诉委员会

四、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申诉的范围及审查标准

(一)申诉范围概述

(二)常见申诉事由及其审查标准

五、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申诉的工作流程

(一)申诉的提出

(二)申诉的受理

(三)申诉的处理

六、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申诉的主要制度

(一)回避制度

(二)听证制度

(三)说明理由制度

七、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申诉决定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

八、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申诉决定的效力及后续救济

(一)申诉处理决定的效力

(二)申诉的后续救济途径

结语

教师权利的行政诉讼救济问题

一、教师权利纠纷的救济

(一)教师权利

(二)教师权利纠纷

(三)教师权利纠纷救济

二、教师权利行政诉讼救济的范围

(一)教师的地位和性质

(二)教师权利的类型

(三)侵权行为的性质

三、教师权利行政诉讼救济程序

(一)申诉﹑复议与诉讼的衔接

(二)教师权利救济中自治规则的适用

(三)教师权利救济中的裁判方式选择

四、教师权利行政诉讼救济制度的完善

(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

(二)教师与学校的行政争议需要司法救济

(三)有利于矛盾化解

(四)有利于增强司法的权威

公立高校教师与学校纠纷的解决

一、公立高校教师的法律身份

(一)关于公立高校教师法律身份的不同观点

(二)大陆公立高校教师的法律身份

二、公立高等院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

(一)任用制:公勤关系

(二)聘任制:劳动合同关系

三、教师与公立高校之间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现有法律规定

(二)疏通司法救济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高校教师的权利保障

一、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校教师权利保障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二)高校教师权利保障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高校教师权利保障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高校教师权利保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教师权利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二)高校教师权利保障存在问题之原因

三、完善高校教师权利保障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教师权利保障立法

(二)改革高校行政管理体制

(三)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行政救济制度

后记

教师权利及其法律保障是2015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湛中乐。

得书感谢您对《教师权利及其法律保障》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残障权利研究(第四卷第二期2017·冬季号) 电子书
本册是《残障权利研究》2017年第4卷第2期,全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
残障权利研究(第五卷第一期2018·夏季号) 电子书
本册是《残障权利研究》2018年第5卷第1期,全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
写给老板的法律课 电子书
为老板提供全方位的法律防范指南,老板处理法律纠纷、规避运营风险的红宝书。
近代法律人的世界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近代多位法律人的人生经历和法学思想。
影像中的法律文化 电子书
本书透过中外经典影片,对其所折射出的艺术、法律文化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