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具有考证全面、资料详实、结论合理的关于陶渊明和桃花源研究的最新成果。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借助各种丰富的资料,利用山东临沂蒙阴是秦代蒙氏故乡的独特历史人文史实及文化遗迹,认为:地处齐鲁大地、沂蒙山区腹地、临沂蒙阴境内的颛臾风国是古籍所记载的凤凰圣地“东方君子之国”,是“羲皇上人”风姓的祖地,是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的寓意之地。
《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的写实部分,则是指世居于临沂蒙阴、兴盛于秦代又遭难于秦后期、而后避难于武陵的蒙氏人对于故乡的追想和怀念。换言之,陶渊明念兹在兹的桃花源,不在他处,就是临沂蒙阴的颛臾风国。
本书是一部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专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第一章千古之争 桃源之源
第一节 崇尚“凤隐于林”是陶渊明家族的传统
一、陶氏家族“皆以隐德著称”
二、《桃花源诗并记》寓意“凤隐于林”
三、“凤隐于林”是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主线
第二节 学者关于“桃花源”的论述及观点
一、桃花源是实情实景说
二、桃花源是寓言故事说
三、桃花源是仙人仙境说
四、桃花源是“传说之乡”说
五、桃花源中人是秦人子孙说
六、《桃花源诗并记》是异时所赋说
第三节 学者关于“桃花源”原型地之论述
一、湖南常德桃源县桃花源之说
二、陈寅恪认为真实之桃花源在北方而不在南方之武陵
三、唐长孺认为桃花源故事是荆湘一带的传说
四、现代学者关于“桃花源”原型地的论述
五、溆浦县思蒙乡或为桃花源故事传说地
六、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在异时异地
第二章 千古之问 何名武陵
第一节 千古之问——“贵郡何以名武陵”
一、“贵郡何以名武陵”
二、武陵郡历史之演变
三、武陵郡郡治之迁徙
第二节 “里耶秦简”所见“洞庭郡”和“新武陵”
一、里耶秦简始见“洞庭郡”和“新武陵”
二、洞庭郡治“新武陵”在溆浦县
三、秦始皇或置“武陵郡”于“新武陵”
四、“湘西粮仓”溆浦是秦军屯兵的基地
五、溆浦武陵故城附近发现秦国高级别将军墓
第三节 “新武陵”是攻楚伐越的秦将蒙武之陵
一、秦始皇时期两大功勋家族王氏、蒙氏的人物结局
二、秦始皇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三、秦始皇二十五年王翦“降越君,置会稽郡”
四、蒙武失踪于秦始皇二十五年伐越受阻之际
五、蒙武失踪于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之时
六、蒙武失踪于里耶秦简“新武陵”始见之前
七、蒙武失踪于湘西粮仓“新武陵”所在之地
八、蒙武失踪后伐越秦将为任嚣、屠睢、赵佗
九、溆浦思蒙之“新武陵”是指秦将蒙武之陵
第四节 秦始皇追封蒙武为“中脯王”置“新武陵”
一、秦始皇二十五年因平定楚国而“天下大酺”
二、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
三、蒙武伐楚前在秦始皇身边任“少府”一职
四、秦始皇追封蒙武为“中脯王”建“新武陵”
五、蒙武之子蒙毅曾长期留守“新武陵”
第五节 刘邦或因尊崇“蒙公”故沿袭秦置武陵郡
一、蒙氏遇害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二、蒙家军旧部与刘邦反秦义军未见冲突
三、蒙家军南征北战为汉朝疆域奠定基础
四、汉高祖或尊崇“蒙公”承袭秦置“武陵郡”
第三章 千古之谜 桃源秦人
第一节 学者关于“桃源秦人”的论述
一、桃花源中人“避秦时乱”之原因
二、桃花源中人“避秦时乱”之来历
三、桃花源中人是“避秦难”之秦人
第二节 “桃源秦人”是避难于武陵的蒙氏后人
一、“秦时之乱”是指秦二世时之乱
二、“秦时之难”是指蒙氏遇害之难
三、“武陵郡”是蒙氏避难的最佳选择
四、“桃源秦人”是避难于武陵的蒙氏后人
五、“桃源秦人”传承了蒙氏故里的生产生活习俗
第三节 族谱揭示蒙氏隐居武陵复兴桂黔的史实
一、蒙氏源于东蒙世居蒙阴
二、蒙氏自齐事秦避难于武陵
三、蒙氏复兴迁徙至岭南黔桂
四、贵州水族蒙姓源自湘桂
第四节 地名与传说揭示蒙氏隐居武陵复兴桂黔的史实
一、以“蒙”自称的湘西及黔东南族群
二、武陵“思蒙”地名蕴含蒙氏思乡之情怀
三、黔桂滇的蒙山等地名显现蒙氏迁徙轨迹
四、武陵夷传说隐喻着蒙氏事秦的经历
五、瑶族蒙氏传说与伏羲女娲传说一致
六、蒙双氏、武陵夷、蒙氏传说一脉相承
第四章武陵之源 吴中桃墟
第一节 陶渊明思想和政治倾向与蒙氏故里关系密切
一、陶渊明思想上受到洙泗、沂蒙文化影响
二、蒙阴地属琅邪,琅邪之名始源于蒙阴
三、陶渊明政治上拥护琅邪王建立的东晋王朝
四、陶渊明与琅邪名士交往密切、志趣相投
五、陶渊明与琅邪书圣王羲之都是尚隐之士
第二节 《桃花源记》寓意之文是写“东方君子之国”
一、陶渊明知晓并向往凤凰圣地“东方君子之国”
二、陶渊明知晓并向往“羲皇上人”之祖国
三、陶渊明知晓并向往其祖地陶唐、虞舜故里
四、陶渊明知晓并向往凤隐之处颛臾风国“蒙汜之渚”
五、《桃花源记》寓意之文是写凤凰圣地“颛臾风国”
第三节 《桃花源记》纪实之文是写蒙氏遭遇和故乡传说
一、陶氏家族与蒙氏家族经历相似、志趣相投
二、蒙氏对故乡桃墟的传说流传于湘荆之地
三、陶渊明早年在湘荆一带听闻了蒙氏之传说
四、陶渊明听闻王弘讲述蒙氏避难武陵之史实
五、《桃花源记》纪实之文写蒙氏史实和故乡传说
第四节 “武陵源”在颛臾风国之“吴中”
一、“武陵源”在吴中
二、“吴山”之名及山神蒙恬源自蒙阴
三、“吴”是指君子国之“天吴”
第五节 吴中“桃墟”和虞渊“邓林”是“桃花源”原型地
一、蒙恬故里和颛臾庙在虎头崖下之“蒙邑”
二、蒙阴人文地理和自然生态犹如“桃花源”
三、吴中“桃墟”和虞渊“邓林”是“桃花源”的原型
四、溆浦思蒙是“桃花源”传说地
第六节 “桃花源”原型地是亟待发现和保护的人文家园
一、陶渊明刻意隐匿“桃花源”的真实意图
二、千百年来“桃花源”隐于世的主要原因
三、“桃花源”原型地人文和自然生态亟须重视和保护
附 《重修颛臾庙碑记》二则
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武纪东。
得书感谢您对《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