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社会学互联网“史前史”,解读“名实分离”的中国人。

内容简介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一书根植于中国本土视角,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为参照系,对中国人的表与里、心理机制与行动逻辑,及所处的中国社会具体阶段与文化脉络,进行了方法论、概念以及经验和理论的探讨。尤其注重对中国人的行动策略同中国社会结构、文化情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力图从中国人日常而真实、现实而具体的层面上建构起分析中国人社会行动的理论框架。

本书自2001年初版以来,中国社会与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中国人心理与行动的研究应“尽可能在变中看到不变的部分,至少是难变的部分”,勘其脉络与底色,可由此作为当下与未来研究的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翟学伟,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兼任《社会理论学报》(香港)、《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开放时代》、《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等学术刊物编委。长期致力于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本土性分析框架、概念、模式与基本观点。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中国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与传播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再版自序

自序

第一部分 另一种视角:关于本土化、研究理路及其方法的若干思考

本土化研究的程度与限度:我们能走多远

一、本土化的消长及其问题的症结

二、几种观点的澄清

三、本土化的层次及其阶段

儒家的社会建构:中国社会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的探讨

一、个人与社会:西方社会研究的两种理路

二、制度与话语:中国社会建构分析的基点

三、宗法社会:社会构成的复制与缩放

四、国家与个人:中国人的话语分析

五、儒家:知识精英的话语实践

结语:中国社会研究的理路

语言分析:一种不容忽视的研究方法

一、现有常用研究方法中的问题

二、一种研究方向及其方法的提出

三、以中国人印象整饰研究为例

四、结论

第二部分 本土概念研究与讨论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一、共识中的困惑

二、脸面观的同质性结构

三、“关系”对脸面同质性的影响

四、从脸面的同质性走向异质性

五、结论

附:从脸面的异质性看《围城》中的知识分子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中国地方与组织领导的权力游戏

一、土政策的含义及其显功能

二、土政策:普遍主义抑或特殊主义

三、土政策的潜功能

四、土政策功能需求的社会类型

五、结论

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历史性的分类及其转型中的问题

一、价值、价值取向及其研究

二、划分中国人价值取向类型的缘由

三、中国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及其转型

四、中国人价值取向转型中的问题

结语:现代中国人价值取向的走向

附:价值缺失的年代与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价值

第三部分 本土经验研究及其问题

中国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平衡性问题:一项个案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二、个案情况描述

三、个案中的关系网络及其平衡性

四、平衡性的模式

五、讨论:一种本土的解释

家族主义与工具理性:苏南农村的社会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家族主义的含义

三、周庄人的家族结构及其血缘观念

四、中日两种招婿家庭模式的比较

五、中日家庭结构对现代经济组织的影响

六、结论

人情与制度:平衡还是制衡? ——兼论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

一、引子

二、一件小事

三、人情和制度:初步的讨论

四、中国日常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

结论

附:耻感文化的狡黠之处——从一项问卷调查想到的

一、“蛇年的第一惊吓”——盛况空前的油画人体展及其心态调查

二、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三、中国道德的特征

四、“耻感”狡黠在哪里?

第四部分 建立本土理论框架的尝试

中国人际关系模式

一、本土的概念

二、中国人际关系的构成基础

三、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

四、中西人际关系模式之比较

中国人在社会行为取向上的抉择——关于本土社会行动模式变量的考察

一、研究的层次及其讨论

二、研究视角与方法

三、四项因素的提出及其关系

四、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中的内在机制

五、四因素的配置及其命题

六、结论

附:从本土社会行动理论看中国人“窝里斗”吗?

一、含义上的辨析

二、中国社会群体的结构

三、群体中各个体的行为策略

四、以“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例

五、结论:中国人“窝里斗”吗?

个人地位:从一个概念的提出到一种本土日常社会学分析框架的建立

一、原有概念框架的检讨与研究假设提出

二、一个概念的提出

三、个人地位的形成基础与获得途径

四、个人地位的运作方位

五、个人地位和社会地位之比较

结语:中国人日常社会学分析框架的建立

后记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是201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作者翟学伟。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人行动的逻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的细节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文章合集,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内容包括社会与社会建设、社会工作、农村发展、劳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宗祠与宗教文化等。书中许多文章是从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的细节入手,特别关注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功能;还有多篇文章是专为非学术报刊所撰写,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色彩,有助于读者认识复杂的人类社会。
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 电子书
《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共收录格兰诺维特六篇代表性论文,向国内读者介绍社会关系网络与经济行动间的关系,也就是新经济社会学和关系管理学的一些主要理论概念。
制造边界:业主行动与秩序缤纷的社区 电子书
以“说故事”的方式,展现了名苑社区邻里维权与反维权的生活史。
社会心态研究新进展(社会心理建设丛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社会心态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新生代职业群体:公民行为与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 电子书
一部从实证调查出发探讨新生代职业群体公民行为与社会治理研究的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