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

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跟着作者,重新理解卢梭。

内容简介

“卢梭是启蒙思想家”,这是个充满现代理想主义的断语,会掩盖历史分析的诸多可能。他是旧制度、启蒙与革命时代的人,一个科学、迷信与伦理边界上的孤独者。生前他在变形,从启蒙哲学家到浪漫派,去世后又有两个卢梭,一个是生命意义的,一个是政治意义的。卢梭是现代解释学里的变形体,他的故事在历史的大时刻会有不同版本。18世纪的法国,制度、风俗与人心是打不破的循环,文字悬空,知识体系分裂,理想无力改观现实,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生存理性交叠。革命家要冲散一切,却时时有无力感。

作者简介

作者徐前进,法国史青年学者,先后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法国史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人物介绍

前言

第一章 卢梭的病

第一节 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二节 急性间歇紫质症

第三节 补证与佐证

第四节 被害妄想症

第五节 理解卢梭

一、时代医学与误解的起源

二、自我理解的偏差

三、病痛与卢梭的历史境遇

第二章 1766年卢梭休谟之争

第一节 事件始末

第二节 天气、舆论与卢梭休谟之争

第三节 卢梭休谟之争与英法的卢梭形象

第四节 《忏悔录》的写作:情境与意图

一、“回忆录”或“忏悔录”

二、《忏悔录》手稿与卢梭休谟之争

三、《忏悔录》的写作背景

四、《忏悔录》与时代精神

第三章 卢梭与文学共和国

第一节 文学共和国的结构

第二节 文学共和国的主题

一、自然

二、理性

三、远方

四、科学

五、商业

六、农业

七、教育改革

八、公众或公共性

九、后代

十、荣誉

第三节 文学共和国的精神

一、乐观

二、进步论

三、追求真实

四、“我”或人的主体性

五、批判精神

第四节 卢梭进入文学共和国

第五节 1766年卢梭的转变

第六节 文学共和国的解体

第七节 萨德问题

第四章 法国革命时代的卢梭形象

第一节 卢梭进入革命话语体系的前奏

一、祭奠墓地与现代感性风格

二、健康问题与去世原因

三、重提卢梭休谟之争

四、作品整理与出版

第二节 1778—1782年:模糊的理解

第三节 1782—1789年:阅读潮流与道德争论

第四节 1789—1794年:夸张的神化与愤怒的沉默

第五节 1794—1799年:反击与妥协

第六节 卢梭与日内瓦:身后的荣耀

结论 卢梭变形记

附录 《卢梭通信全集》中的身体话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一)手稿档案

(二)报纸杂志

(三)17—18世纪作品

(四)医学及医学史文献(外科医学、精神病学)

(五)卢梭研究作品

(六)旧制度研究作品

后记

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是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前进。

得书感谢您对《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元明清卷 电子书
不可不知的法国史 电子书
回望法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带你领略千百年积淀的迷人风情。
帝国的角落:英国租占威海卫研究(1898~1930) 电子书
要而言之,英国租占威海卫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列强在华竞争时代来临、英国在远东政策调整、英国殖民史这一系列更大视野中的一个局部。
经纬度丛书·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 电子书
适读人群 :大众 这是《大秦赋》没有说出的真相,两千年里的封建王朝盛世背后的隐秘所在。 只有在史料的字里行间,才能一点点拼凑还原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帝王权力规则。 从秦汉到明清的两千多年里,版图一直在变化,王朝不断在更迭,英雄人物在辈出,新品种食物在引进,工艺技术在増多,而底层民众的艰难生活,似乎从未有过大的改变。 那么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是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构造出了秦帝国,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无论历史怎样向前,秉持秦制的统治者们用商鞅、韩非之道治国,而讳言自己是商鞅、韩非的信徒,这也是两千年秦制帝国的常态。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电子书
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华夏与华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