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跟着作者,重新理解卢梭。
内容简介
“卢梭是启蒙思想家”,这是个充满现代理想主义的断语,会掩盖历史分析的诸多可能。他是旧制度、启蒙与革命时代的人,一个科学、迷信与伦理边界上的孤独者。生前他在变形,从启蒙哲学家到浪漫派,去世后又有两个卢梭,一个是生命意义的,一个是政治意义的。卢梭是现代解释学里的变形体,他的故事在历史的大时刻会有不同版本。18世纪的法国,制度、风俗与人心是打不破的循环,文字悬空,知识体系分裂,理想无力改观现实,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生存理性交叠。革命家要冲散一切,却时时有无力感。
作者简介
作者徐前进,法国史青年学者,先后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法国史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人物介绍
前言
第一章 卢梭的病
第一节 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二节 急性间歇紫质症
第三节 补证与佐证
第四节 被害妄想症
第五节 理解卢梭
一、时代医学与误解的起源
二、自我理解的偏差
三、病痛与卢梭的历史境遇
第二章 1766年卢梭休谟之争
第一节 事件始末
第二节 天气、舆论与卢梭休谟之争
第三节 卢梭休谟之争与英法的卢梭形象
第四节 《忏悔录》的写作:情境与意图
一、“回忆录”或“忏悔录”
二、《忏悔录》手稿与卢梭休谟之争
三、《忏悔录》的写作背景
四、《忏悔录》与时代精神
第三章 卢梭与文学共和国
第一节 文学共和国的结构
第二节 文学共和国的主题
一、自然
二、理性
三、远方
四、科学
五、商业
六、农业
七、教育改革
八、公众或公共性
九、后代
十、荣誉
第三节 文学共和国的精神
一、乐观
二、进步论
三、追求真实
四、“我”或人的主体性
五、批判精神
第四节 卢梭进入文学共和国
第五节 1766年卢梭的转变
第六节 文学共和国的解体
第七节 萨德问题
第四章 法国革命时代的卢梭形象
第一节 卢梭进入革命话语体系的前奏
一、祭奠墓地与现代感性风格
二、健康问题与去世原因
三、重提卢梭休谟之争
四、作品整理与出版
第二节 1778—1782年:模糊的理解
第三节 1782—1789年:阅读潮流与道德争论
第四节 1789—1794年:夸张的神化与愤怒的沉默
第五节 1794—1799年:反击与妥协
第六节 卢梭与日内瓦:身后的荣耀
结论 卢梭变形记
一
二
三
附录 《卢梭通信全集》中的身体话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一)手稿档案
(二)报纸杂志
(三)17—18世纪作品
(四)医学及医学史文献(外科医学、精神病学)
(五)卢梭研究作品
(六)旧制度研究作品
后记
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是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前进。
得书感谢您对《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