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作他年记事珠

留作他年记事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弯新月又如钩》姊妹篇,12幅史料级老照片搭配真诚洒脱的文字。

内容简介

著名学者、文化名家赵珩先生精选近作34篇,辑成随笔集《留作他年记事珠》。赵珩先生秉承其一贯的朴实、真诚的风格,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经年的生活感悟,为读者呈现了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丰盈的精神世界。

全书分四辑,第一辑“文化”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及与文化相关的现象、事物的独到思考;第二辑“故人”则是对几位故人如马连良、张伯驹、刘宗汉等的独家记忆;第三辑“北京”所录文章皆与北京相关,从多个角度写出了作者与北京城一生的羁绊;第四辑“百戏”则通古博今,将古今诸多体育运动如游泳、赛马、击剑、射箭等进行对比,在碰撞中彰显趣味。

“预知往日难回首,留作他年记事珠。”静听“大玩家”赵珩讲文化、忆故人、说北京、聊百戏,淡写岁月,静守时光。

作者简介

作者赵珩,1948年生,北京人。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多年来从事文化史、北京社会生活史、戏曲史研究,著有《老饕漫笔》《老饕续笔》《彀外谭屑》《旧时风物》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文化

百年社会生活变迁与掌故学

中国的书札文化

且说雅与俗

《秋水轩尺牍》弁言

也曾粉墨涂面 也曾朱墨为文

溥仪、庄士敦与《紫禁城的黄昏》

写在《江南收藏世家过云楼》之外的话

不离不弃六十年

新春话家宴

秋天的印象

关于打火器的记忆

故人

瞿宣颖先生与《北京味儿》

半生心力傍梅边

有关巢章甫先生二三事

关于丛碧先生几页诗稿的补注

一生为戏

马连良的师友们

怀念学津先生

哭宗汉兄

北京

北京文化是含蓄厚重的美

京味戏剧与北京文化

跳出地域局限系统细致地研究北京多元文化

百年辉煌 历久弥新

津梁惠溥育学人

我与大觉寺五十年

百戏

彩绳斜挂绿杨烟

击浪中流,风波平步

狂飙霄汉入云驰,飘起红装几健儿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辕门射戟,百步穿杨

中国古代的“高尔夫”

中国古代的马球运动

中国古代的曲棍球和棒球

留作他年记事珠是2024年由领读文化出版,作者赵珩。

得书感谢您对《留作他年记事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我在厦大三十年 电子书
本书是潘维廉教授从教厦门大学三十余年的回忆录,记叙了潘维廉教授来到厦门大学,在工作和生活上逐渐适应了厦门大学的环境,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开始了从教生涯,从厦大出发走遍福建甚至环游中国,著书立说成为一名讲好中国故事的人的动人故事。本书是潘维廉教授从教厦门大学三十余年的回忆录,记叙了潘维廉教授来到厦门大学,在工作和生活上逐渐适应了厦门大学的环境,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开始了从教生涯,从厦大出发走遍福建甚至环
《红豆》散文随笔双年选 电子书
本书为2016-2017年度发表在《红豆》杂志上的经典散文汇编而成,每篇散文均为当代中有影响力的实力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如潘小平《皖地风》抒写安徽地域人文风情,赵丰《慢生活》抒写慢生活的艺术,马村长《斋社》写当前农村工作生活点滴等等,在每一段平凡的故事的背后都寓存着哲学道理,深藏着人间深情,触动着作者心灵感悟
《红豆》小说双年选:2016-2017 电子书
本书为2016-2017年度发表在《红豆》杂志上的经典小说汇编而成,由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组成,每篇小说均为当代中有影响力的实力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短小精悍,富有哲理,贴近生活,如蒋育亮《今年冬天不寒冷》里五爷的耿直和正义感,王溱《蜘蛛侠来了》里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蜘蛛侠,苏发灯《归去来》里劁猪匠的生活遭遇等等,不经意间的品读就可能是自己的人生境遇。品读世间百态,品位人间真情,领悟人生哲理,
励耘学刊(2018年第1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8年第1辑。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电子书
本书为徐迅散文年编之四,此卷收入作者2009年至2017年创作的散文随笔,包括《秋山响水》《跳动的火焰》等篇。作品着眼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写物状物,文笔老到,显示出了起来越成熟的语言风格和人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