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费勇讲王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费勇讲王阳明心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深入解读王阳明心学的现代意义。

内容简介

全网超5000万收听量的修心课主讲人费勇教授心学入门力作,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解读为五个生活法则:种子法则、心灵法则、纯粹法则、担当法则、行动法则,通过这五项生活法则,将王阳明的理论实践与现代生活相联系,指导读者从内心根源出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从而拥有根脉清晰、枝繁叶茂的一生。

作者简介

作者费勇,1965年生于浙江,《行走》杂志主编,暨南大学教授、文艺学博导。著有《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转念的力量》等,主编《往西,宁静的方向》。

作者文震亨,字启美,长州人,明末名士,乃“明代四大家”之一文徴明曾孙。文震亨家学渊源,博览群书,以书画擅名,除传统学问外,对造园、宅居、器物、音乐都有精深研究,作《长物志》传世,另著有《香草诗选》《仪老园记》《金门录》《文生小草》《琴谱》等。前人评价他“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一生只做一件事

壹 种子法则

01 找到成长的根源

02 十二岁的王阳明确立了成圣的志向

03 为什么要立下成圣的志向?

04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

05 如果生命是一棵树,你的种子在哪里呢?

06 我想要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角色?

07 哪一个是真正的我?

08 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09 在做官、讲学中做人,在做人中成圣

10 如何度过人生中的危机?

11 做任何事,首选要找到关键点

贰 心灵法则

01 凡事要在心上下功夫

02 常快乐便是真功夫

03 君子住到了那里,怎么还会简陋呢?

04 心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05 情绪是天生的吗?

06 过得心安理得就好

07 天下难道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08 回到内心的四个层面

09 你不看时,这花和你的心一样寂静

10 和天地一体,回到整体性中

11 去看眼睛看不到的那一面

12 从混乱的现实里理出头绪

叁 纯粹法则

01 做人就是一个做减法、除杂草的过程

02 让心成为一面明镜

03 心里的尘埃是怎么来的?

04 善念存在时,就是天理

05 恰如其分就好

06 为什么要有利他心?

07 放下生死之念

08 心里清净了,想什么做什么都不会越界

09 生命的成长不是量的叠加,而是质的纯化

10 如何面对别人的流言、中伤

11 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肆 行动法则

01 每时每刻都在发自内心的行动之中

02 学问的目的是什么?

03 如何理解知和行是同一件事?

04 知行合一的本体是什么?

05 你相信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现实

06 越平常,越非凡

07 虚伪是人性最大的恶

08 行动的意义

09 一次成功的攻心战

10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1 什么是事上练?

12 心意比形式更重要

伍 担当法则

01 把生死放在一边,只做对的事情

02 工作就是修行

03 拂袖而去很容易,难的是留下来

04 阳明心学是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

05 担当的两难

06 身不由己和个人选择

07 在现实政治之外找到更宏大的天地

08 王阳明使命感的内在逻辑

09 良知乃吾师

10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1 最后的书信

跋 一件事点亮一生

主要参考书目

知行合一:费勇讲王阳明心学是2024年由果麦文化出版,作者费勇。

得书感谢您对《知行合一:费勇讲王阳明心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王阳明:一切心法(修订版) 电子书
【新版平装全面修订上市】剥除一切外衣,人世间所有的战斗都是心战。全面丰富的阳明传记,权威严谨的心学读本。中国当代著名思想隐士熊逸,沉浸十年力作。不诋毁,不夸张,不曲解,一本让你真正走进王阳明的大书。著名学者万维钢、「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推荐-【编辑推荐】这是一部个人专著,而与众手编纂有别;如果想要了解王阳明,阅读本书就够了。与纯粹学术的呆板文风完全不同,《王阳明:一切心法》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
王阳明:一切心法(套装共2册) 电子书
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乃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电子书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 电子书
明朝著名思想家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本书力求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被讨厌的勇气 电子书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专题解读,一套强人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