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天线

简明天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鲜明:与国内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更注重列举工程实例并加以详细讲解,每章均附有详细的参考文献出处;而与国外同类书籍相比,本书运用了较多的类比诠释理论部分,更注重工程知识与基础数理知识的衔接与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分析了天线辐射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了天线的性能参数;接着从对称振子天线理论开始,导出振子天线的变形种类以及天线设计中常用的重要理论;进而结合作者的科研与教学实践,介绍近年来出现的平面天线和宽带天线设计理论与技术,包括贴片天线的宽带多模综合设计方法、平面电-磁组合振子天线等前沿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最后结合3个自编的基础实验,介绍了天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与基本测量技术。

作者简介

吕文俊,1978年生于广东省江门市。2006年10月研究生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现为南京邮电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全国优 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和江苏省优 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资助对象,IEEE Trans. Antennas & Propagation审稿人奖获得者,国际微波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F and Microwave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编委,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优 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目前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各类科研和教研项目十多项,获授 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件;在IEEE Trans. Antennas & Propagation等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40余篇(SCI收录53余篇),已见他人引用1000余次(单篇论文他引超过150次,1篇入选ESI高引论文),出版译著《超宽带(UWB)天线原理与设计》;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 Propagation、IEEE Antennas & Propagation Magazine、IEEE Microwave & Wireless Component Letters、IEEE Antennas &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IEEE Journal of RFID、Electronics Letters、IET Microwaves, Antennas & Propagation等多种国际刊物与学术会议的审稿人;从事工程数学、电磁场、微波和天线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留学生全英文课程《电磁场与传输理论》,另主讲两门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线理论、宽带天线和圆极化天线设计方法。

章节目录

导论 1

第1章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 4

1.0 本章导读 4

1.1 波动方程与静态场方程的类比 4

1.2 场与源的关系 6

1.3 电基本振子的辐射 7

1.4 天线辐射机理的进一步分析 12

1.5 天线阵列的基本知识 16

1.5.1 理想点源与二元点源阵列 16

1.5.2 均匀直线阵与方向图相乘定理 19

1.6 本章小结 21

第2章 天线的特性参数 23

2.0 本章导读 23

2.1 预备知识—从传输线到天线 23

2.2 天线的电路特性参数 25

2.2.1 输入阻抗 25

2.2.2 反射系数与驻波比 26

2.3 天线的辐射特性参数 26

2.3.1 方向图与波束宽度 27

2.3.2 天线的方向性系数 28

2.3.3 天线的效率 29

2.3.4 天线的增益系数 30

2.3.5 天线的有效口径 31

2.3.6 天线的极化 32

2.3.7 天线的带宽 34

2.3.8 其他常用的天线参数 35

2.4 工程实例 36

2.5 Friis公式及其应用 37

2.6 本章小结 39

第3章 对称振子天线及其演化 42

3.0 本章导读 42

3.1 振子天线的原理与设计 42

3.1.1 对称振子的电流分布与辐射场 42

3.1.2 对称振子的平衡馈电技术 47

3.1.3 振子天线的变形种类 54

3.2 缝隙天线的原理与设计 63

3.2.1 巴比涅原理 64

3.2.2 缝隙天线 65

3.3 宽频带与非频变天线的原理与设计 67

3.3.1 拉姆塞原理 67

3.3.2 几种重要而常用的非频变天线 68

3.4 振子天线理论的拓展与再辨析 77

3.4.1 振子天线与一般微波谐振器的类比 77

3.4.2 对称振子天线电流分布的再辨析 79

3.4.3 多谐振子天线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 81

3.5 对称振子天线与准各向同性天线的演化关系 83

3.6 本章小结 93

第4章 微带与印刷天线的原理与设计 100

4.0 本章导读 100

4.1 传输线模型分析方法 101

4.2 空腔模型分析方法 104

4.3 常用的微带天线馈电技术 111

4.3.1 微带线边馈 111

4.3.2 微带线电磁耦合馈电 111

4.3.3 孔耦合馈电 112

4.3.4 同轴线馈电 113

4.4 微带天线的宽带设计技术 113

4.5 微带天线的多频设计技术 117

4.6 微带天线的圆极化设计技术 121

4.7 微带天线阵列简介 123

4.7.1 串联馈电的微带天线阵列 124

4.7.2 并联馈电的微带天线阵列 125

4.7.3 微带天线面阵 127

4.8 微带天线新工艺和新技术简介 128

4.9 本征模多谐宽带贴片天线的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 129

4.10 本章小结 143

第5章 平面宽带天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150

5.0 本章导读 150

5.1 小型平面超宽带天线单元的设计 151

5.2 小型带阻特性平面超宽带天线的设计技术 157

5.2.1 在天线辐射单元中引入窄带谐振结构 158

5.2.2 在调谐枝节中引入窄带谐振结构 159

5.2.3 在馈线中引入窄带谐振结构 160

5.2.4 采用分形结构 161

5.2.5 采用电调谐振器技术 161

5.3 超宽带振子天线时域特性的初步研究 162

5.4 平面宽带天线的评价方法初探 170

5.5 平面电-磁组合振子天线的宽带设计方法 173

5.5.1 电-磁组合振子天线的工作原理及其演化历程 173

5.5.2 平面电—磁组合振子天线的宽带与双频设计方法 175

5.6 平面组合振子天线的圆极化设计方法 189

5.6.1 正交磁偶极子组合而成的平面端射圆极化天线设计方法 189

5.6.2 互补偶极子组合而成的平面端射圆极化天线设计方法 196

5.6.3 平面端射圆极化天线的宽带化设计方法 198

5.6.4 平面端射圆极化天线的小结 200

5.7 本章小结 201

第6章 天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与技术 209

6.0 本章导读 209

6.1 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简介 210

6.2 矩量法的基本原理 210

6.2.1 矩量法的泛函理论基础 211

6.2.2 矩量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212

6.3 采用矩量法分析线天线 213

6.3.1 单根天线的分析 213

6.3.2 天线阵列的分析 218

6.4 矩量法的程序实现与算例 218

6.4.1 半波振子天线的矩量法分析 219

6.4.2 八木天线的矩量法分析 220

6.5 IE3D软件简介 221

6.6 IE3D的应用举例-微带分支线电桥的设计 227

6.7 本章小结 233

第7章 天线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235

7.0 本章导读 235

7.1 概述 236

7.1.1 天线测量的基本概念 236

7.1.2 测量场地 236

7.2 天线阻抗特性的测量 237

7.2.1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237

7.2.2 天线的输入阻抗测量 238

7.3 天线远场幅度方向图的测量 239

7.3.1 喇叭天线的设计原理 239

7.3.2 天线远场幅度方向图的测量 241

7.4 天线增益的测量 242

7.4.1 绝对法 242

7.4.2 双天线比较法 242

7.5 天线极化特性的测量 243

7.6 本章小结 244

第8章 基础实验与操作 246

8.0 本章导读 246

8.1 常见集中参数元件的射频特性检测 246

8.2 振子天线性能参数的测量 251

8.2.1 半波振子的阻抗特性与辐射特性测量 251

8.2.2 八木天线方向图的测量 252

8.3 微带贴片天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253

8.4 本章小结 263

附录A 常用的数学公式 267

附录B 常见介质和金属材料特性 278

附录C 常用平面传输线的相关计算公式 280

附录D 广义阻抗矩阵元素的推导与证明 288

附录E 线天线的矩量法分析程序 290

附录F 扇形磁偶极子辐射远场积分的推导过程 297

附录G 无线电频段划分 299

后记 301

简明天线是2020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吕文俊。

得书感谢您对《简明天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绿色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指南 电子书
本书适合通信行业内从事数据中心建设和通信运维的人员阅读。书中对目前国内节能、环保和高性能的数据中心进行了精辟概述,对相关热点知识进行了深入简出的讲解。案例分析亮点纷呈,对相关问题的关注者和探讨者有开拓思路和建议的作用。
不可不知的36种电子元器件(第2版) 电子书
本书适合制作爱好者、电子技术初学者阅读,可以成为他们的元器件学习与使用指南。
一本书读懂华为光网络 电子书
1.本书对光网络在工程应用中的每项关键技术均有详细讲解及实际应用注意事项,其可读性与可实践性强。 2.本书从工程应用场景回溯技术原理,再回头思考工程应用,由表及里,深入浅出。 3.本书以典型运营商网络为模型,详细介绍每种网络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本书中实例均来自真实网络交付实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读者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话万物感知:从传感器到物联网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5G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带领读者一本书读懂物联网感知技术。
5G网络全专业规划设计宝典 电子书
1.5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5G横跨核心网、无线网和承载网的全专业书籍,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2.本书涵盖引言篇、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实践篇和展望篇六大版块,从理论到实际,从顶层到落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引言篇是5G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在理论篇中,本书分析了5G核心网、无线网、承载网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图文并茂,系统性强; 在规划篇和设计篇中,本书详细论述了5G网络规划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在实践篇中,本书基于作者亲自完成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从业务模型到计算过程,从规划设计要点到方案选择,层层推进,实操性强; 展望篇从如何让AI为5G网络赋能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4.本书编著团队来自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1G到5G,长期跟踪国际规范,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标准和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作者曾经出版了通信行业内第一本5G书籍《5G:2020后的移动通信》,参与了中国电信5G试验网的规划和建设指导意见的编制,完成了中国电信第一个5G试验网可研报告,承担了中国电信多个省市的5G网络规划设计工作,在5G标准化演进、组网架构、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心得。作者现将经验心得编著成这本宝典,内容详实,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相信可以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从规划到设计,横跨多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