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此书是作者滇西三部曲中继《1944:松山战役笔记》后的第二部。全书延续了《松山战役笔记》“微观战史”的写作方法,在尽可能占有相关资料(海峡两岸以及美、日)并进行仔细比对、甄别的基础上,详细地排比、描述了五个月时间里,围绕腾冲收复战而展开的几乎所有战役、战斗,以70余万字的篇幅,基本落实了每天的事件,有些段落甚至细化到小时。
内容简介
《1944:松山战役笔记》的后续之作。
这又是一部关于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难得的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的微观战史。
全书以海峡两岸和日本、美国的各种战斗详报、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三亲者”回忆等材料为基础,相互参证,详加辨析,以逐日甚至逐小时的密度,生动描画出和平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繁难、曲折、残酷的战争图景,读者藉此可以了解“八年抗战”短短的四个字中所包蕴的一切,重新理解“艰苦卓绝”的血肉意义,明白无数前辈付出了怎样“轻易”而伟大的牺牲,才为中国“搏得”大国地位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余戈,1968年7月出生,在陕西、甘肃、云南等地乡村、军营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1985年考入军校从军,曾在部队任雷达技师、宣传干事。1994年调入解放军出版社,现为《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副主编,发表散文随笔、文化评论、报告文学类作品百余篇。2000年起,业余时间收藏抗战文物、研究抗战史。偏爱从技术、战术、军人生存方式等军事文化视角,进行“微观战史”的写作实践,已出版《1944:松山战役笔记》。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战争史写作中的“突围”之笔
上部 游击腾冲 (1942年5月—1944年4月)
序章 腾冲陷寇
第1章 预2师挺进腾冲
第2章 围攻橄榄寨
第3章 随军抗日县政府
第4章 腾南战事:土司区的抗战
第5章 九一八反“扫荡”
第6章 反第一至第二期“讨伐”
第7章 36师接替预2师游击(暨反第三期“讨伐”)
第8章 田岛诱降张问德(暨日军酝酿“甲号讨伐”)
第9章 反“甲号讨伐”
第10章 全域沦陷后的腾冲敌情
第11章 大战来临直前的腾冲
中部 海拔最高的战场 (1944年4月19日—6月22日)
反攻战前绸缪
第12章 攻击命令下达
第13章 同日,敌我两军召开战前会议
第一阶段作战
第14章 渡河攻击
第15章 198师攻击小横沟、灰坡
第16章 36师出击大尖山、唐习山受挫
第17章 593团袭占桥头、马面关
第18章 左翼军奉令出击,54军调整态势
第19章 53军续攻大塘子
第20章 松井部队反击红木树
第21章 战场侧翼:片马
第22章 第11集团军酝酿左翼攻势
第二阶段作战
第23章 54军自南北隘路两翼推进
第24章 藏重部队救援桥头、马面关
第25章 198师主力惨战北斋公房
第26章 迟到的援军:预2师&桥头、36师&瓦甸
第27章 53军攻占大塘子,两路西进
第28章 藏重、松井部队合击江苴
第29章 战场侧翼:片马、红木树
第30章 沉闷的后续战事:桥头、北斋公房、瓦甸
第31章 54军调整部署,各部攻击再兴
第三阶段作战
第32章 迫于第11集团军攻势,日军决定自腾北收缩
第33章 藏重再次北返接应日隈大队突围
第34章 36师驰援桥头无果
第35章 198师乘势攻占北斋公房
第36章 日军收缩后,我军追击收复失地
下部 浴火之城 (1944年6月23日—9月14日)
腾冲城外围战役
第37章 战前部署
第38章 收缩腾冲后的日军
第39章 130师沿龙川江南下,切断腾龙公路
第40章 116师占领飞凤山,进迫城东南
第41章 198师、36师会攻蜚凤山,进迫城北
第42章 预2师自右翼迂回攻击,逼近来凤山
第43章 54军自北、西、南三面合围腾冲城
第44章 预2师攻克来凤山(上)
第45章 随《扫荡报》记者潘世征巡察战场
第46章 预2师攻克来凤山(下)
围攻腾冲城垣战役
第47章 日军城防及远征军攻城作战部署
第48章 47天攻城作战日志(上)
第49章 47天攻城作战日志(下)
第50章 勋赏与罚罪
第51章 亡命与追剿
第52章 回家 ——中日士兵的最后归宿
腾冲战役大事记 (1942年5月10日至1944年9月15日)
腾冲战役远征军主要将领战后略历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944:腾冲之围是2014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余戈。
得书感谢您对《1944:腾冲之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