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究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所面临的社会管理观念和模式的变化。

内容简介

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两亿中国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寻求务工、经商的机遇。这一现象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再生产。

本书所展示的,是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空间、社会关系重构,以及跨区域联系网络的建立。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作者展现了后毛时代(post-Mao era)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

本书挑战了“市场胜利、国家撤退”的简化论,强调要从更为复杂的日常实践和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张鹂,美籍华人,人类学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系主任、教授。1998毕业于康奈尔大学人类学系,或得哲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城市人类学、人口流动、中产阶级及其消费实践、后社会主义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序

出版说明

引论

空间与权力

晚期社会主义(Late-Socialism)条件下国家—社会的重新连接

发现浙江村

本书结构

第一章 作为主体/对象的流动人口

对人口流动的命名与分类

关于流动人口的话语生产

人口流动的文化语义学(Cultural Semantics)

通过日常实践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对对象化(subjectification)的反抗

结论

第二章 商业文化、社会网络与迁移过程

商业文化与温州精神

外迁过程

浙江村的形成

第三章 空间的私有化

寄人篱下

大院:外地人自己的空间

铭刻于空间之中的边缘(marginality)和阈限(liminality)

空间形成作为一种社会过程

第四章 权力的私有化

地方秩序与民间组织

流动人口领导层与地方权力动态

结论

第五章 性别、工作与家户(Household)的重构

“家户”作为一种弹性社会领域

中小户(Middle -and Lower -Income Households)

大户

女工的困境

应对策略与日常反抗

结论

第六章 犯罪与秩序

犯罪与表述

关于犯罪及其起源的民族志

结论

第七章 拆除浙江村

拆迁前夜的恐慌与社会矛盾

动机

行动动员

政府内部

民间抵抗

同乡联盟

拆除

第八章 出走与回归

着手迁往他处

流动人口领导层的运作

“新瓶旧酒”

更紧密合作还是更深层控制?

结论

作为更高层次社会变迁的空间建构

庇护主义(Clientelism)是一种新的治理模式?

反思社会主义转型

近来城市改建中对流动人口的重新定位

附录: 关于田野调查情况的说明

译后记

参考文献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是2018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张鹂。

得书感谢您对《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从青年到成年:社会转型、阶层分化与城市成年轨迹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对50后、60后、70后和80后成年轨迹的比较,讨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成年轨迹的变化,关注成年轨迹的阶层分化特征。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电子书
着眼于新型城镇化的社会情境,引入政治过程论并进行本土化修正。
农业转移人口生计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电子书
从多方面揭示了农村居民与“农转非”的居民生计资本现状、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绿色城镇化战略: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一方面尝试探究城镇化对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城镇化环境效应的机理模型,另一方面就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战略进行了深入思考。
跳出农门:农民子女的职业非农化与身份市民化 电子书
一部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子女身份变化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