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1949-1976)

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1949-1976)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文学中的城市”这一概念切入,分析了长期被忽视的50—70年代中国城市题材文学的特征及其特殊的现代性表达。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学中的城市”这一概念入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1949-1976时间内城市题材文学的特征及其特殊的现代性表达。

一、对1949-1976年间的城市题材文学进行背景研究,梳理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城市形象与现代性叙写,分析这些因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并与其他时段文学中的相关内容相比较。

二、题材和主题研究,揭示这一时期文学对城市的叙述所采用的特定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现代性追求。

三、文本研究,包括分析具体文本的审美原则、叙述文体、人物塑造、空间时间呈现等,揭示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的叙事语境。

作者简介

作者张鸿声,河南开封人,1963年生。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有著作多部出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论 关于本书:如何使研究成为可能——“十七年”与“文革”城市题材文学研究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城市形象与特性

第一节 国家意义中的“上海”

第二节 现代作家的“上海”

第三节 “老北京”与“新北京”——“帝都”“家园”“首都”与“全球化”都市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的现代性表达

第一节 现代城市文学的现代性

第二节 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的现代性表达(1976—1999)

第三节 1949—1976年间文学的城市现代性——补上应有的一页

第三章 “新中国”城市形象的现代性意义

第一节 “新中国”城市形象的国家意义

第二节 血统论——上海等城市的左翼历史逻辑

第三节 断裂论——新旧上海的不同意义

第四节 “新北京”:作为社会主义首都

第四章 社会主义城市的“公共性”想象与日常性的消失

第一节 城市“公共性”社会的建立

第二节 《我们夫妇之间》——当代中国日常性叙事的消亡

第三节 私性生活的资产阶级想象

第四节 “公共性”:生活的意义化和组织化

第五节 “公共”意义上的空间与时间

第六节 “公共性”人格的伦理化过程

第七节 对社会主义“公共性”的反思与对公共空间的向往——十七年“干预”文学

第五章 无城市地域指向的工业题材文学

第一节 巨量的工业文学生产

第二节 大工业意识形态的一元性写作原则

第三节 形式系统——文体特征、人物特征与地域性的消失

第六章 上海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

第一节 巨型规模的上海工业题材文学生产

第二节 工业主义逻辑的全面建立

第三节 人的生产与技术属性

第四节 工业伦理与社会精英的产生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隐性的存在——残存的现代城市文学传统

第一节 日常性叙事的延续与消亡

第二节 个性主义传统的微弱承续

第三节 市井文学传统的承续

第四节 启蒙文学的开启

第五节 手抄本“反特小说”中的流行文学传统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说明

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1949-1976)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鸿声。

得书感谢您对《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1949-1976)》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多维视野下的中日文学研究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日本佛教大学有合作交流协议,并于2017年确定了一个共同研讨主题,即“全球化时代的人文学科诸相研究——当代中日、东西交流的启发”,各自举办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就佛教与中日文化的关系、中日古代“日记”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礼乐制度、近现代中日文化交流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学者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本书即是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以美国亚裔文学的总体性研究为开端,收录了亚裔各个族裔文学分支的研究成果——日裔、韩裔、印度裔、菲律宾裔和越南裔文学中的经典作家和作品研究,展示了我国学者在美国亚裔文学研究领域的论文成果。
现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既有关于比较文学的个案研究,又有整体述评;既有对比较文学热点问题的质疑与回应,又有方法论问题的批评与建构。
美国拉丁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一共选取了30篇学术论文,均为近年来国内期刊登载的、与拉美裔美国文学有关的研究成果。依据论文主题将其分为成长与觉醒、记忆与历史书写、女性的觉醒与抗争、身份寻求与建构、文化认同与和解、综述简介和多视角评述六个部分。拉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墨西哥裔、古巴裔、多米尼加裔、波多黎各裔等美国作家的文学作品。来自不同拉美国家的移民及其后代语言共通,但由于原生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因此
美国犹太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收入中国学者在美国犹太文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对重要的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菲利浦·罗斯,辛西娅·欧芝克,哈依穆·波特克等)都有论及,对年轻犹太作家(阿丽嘉·古德曼,格蕾斯·佩蕾等)的作品也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