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

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书中所记之三十人,在中国百年文化史上,分量可谓不轻。他们生前未能再回到大陆。作者多次赴台,寻访他们在台湾留下的痕迹(展开他们在台的生活和奋斗,成功和痛苦。

内容简介

作者以数次探访台湾名人遗迹的见闻为基础,结合人物生平相关资料,展现30位1949年前后去了台湾的民国名人在台湾的生活轨迹。这些人包括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教育家、学者、画家等。从遗迹切入,以小见大,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这些民国大家们的生平掠影和去台湾之后的苦辣酸甜。作者立意从小地方大文化的角度分析,台湾文化需要植根于大陆的大文化背景,视角积极。

作者简介

作者吴十洲,本名吴卫国,1953年生,江西鄱阳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故宫学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出版有《两周礼器制度研究》《紫禁城的黎明》《乾隆一日》《百年斋号室名摭谈》《帝国之雩——18世纪中的干旱与祈雨》《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一 国府元老,归骨田横岛

白头青年,老蒋陪祀立铜像

北投梅庭,每日三千字

二 西学精英,文学硕彦,道不同亦相为谋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青枣一枝传佳话,掀起游魂未了愁

阳明山上有书斋,性灵解脱写文章

三 “战犯名单”中的文人,落叶不归根

人生如斯,好像一次壮游

风雨孤舟,夜海飘摇

少年不同路,花枝几回顾

四 几多大学校长,几多大学

知音一曲琴,男儿肝胆异乡泪

早开风气,一代名师

水木清华,教育原来在,春诵夏弦

巍巍乎高哉,读书新潮诗音来

五 “中研院”旧部,典守国学

卜问“贞人”,凿破鸿蒙

殷墟田野播火种,传薪终成学脉

博学通儒,新潮中整理国故

六 外交风云激荡,念故国家园

全中国精通英文者“三个半”中的那“半个”

内圆外方,无愧民国第一外交家

七 《自由中国》主脑,蒋家王朝阶下囚

铁窗外,“堂堂小溪出前村”

自由思想者,“五四的儿子”

八 丹青宗师,几度漂泊

瀑畔幽居映白云

流离半生,精神上从未颠沛

从“大风堂”到“摩耶精舍”,还是那个“袍哥”

九 三船宝物,隔岸两座故宫

故宫国宝两岸各半,人在文物在

漫漫南迁路,典守国宝七十年

十 鲁迅余脉,留葬小岛

眷念老友不忍去,喋血台岛埋忠骨

歇脚斋里,“一张尘封的败琴”

十一 几个舞台,别样的戏

一样青衣别样娇

隔山隔水,还是梅派的皮黄

十二 新儒家,继绝学在台湾

素书楼里,六经皆史

写瓶有寄,传灯不绝

后记

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吴十洲。

得书感谢您对《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见信如面(最美情书系列) 电子书
“最美情书系列”之《见信如面》,精心收录了70余篇鲁迅、徐志摩、朱生豪、萧红、闻一多等大家写给爱人的书信篇目。
赵树理文集:焦裕禄 电子书
《焦裕禄》为赵树理的剧本集,取其中一篇《焦裕录》为书名。这本剧本集收录了《韩玉娘》《万象楼》《十里店》《焦裕禄》等六部赵树理的剧本。这些作品创作于1956年至1966年,影响深远。《焦裕禄》,是赵树理看了晋城县剧团排演的河南省焦作市豫剧团的同名本子,认为剧中把焦裕禄神化了,于是,他深入兰考,到群众中去采访焦裕禄事迹,并写出了前三场,但终因陷入创作困境而辍笔。赵树理1964年6月动笔开始创作《十里店
赵树理文集:谈兴趣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三里湾 电子书
立志做“文摊匠”的赵树理,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小二黑结婚 电子书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传家宝》等十篇赵树理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