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会喜欢唐诗。只要你喜欢唐诗,今日就应断屠,用买肉的钱买书。

内容简介

在中国文学的圣殿里站着两排神仙,一边是唐朝诗人,另一边挤在一起的是其他朝代的文人。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很不以为然,但看看庄子、司马迁、曹植、陶渊明、庾信和自己的老师苏东坡都没意见,只好忍气吞声。

假如没有唐诗,那么唐朝只有贞观永徽和开元天宝两大盛世值得一提。每个国家都会有一段时间相对强盛,如果没有民主制度,这种依靠圣君贤相一时兴起建立的所谓盛世很难持久,最好的例证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开元天宝。

唐朝在对外战争中负多胜少,武功战绩和宋朝一样不堪回首,但在后人眼里,它依然是那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中国第一王朝。这个王朝已经远去千年,但是全世界的华人聚居区依然取名唐人街。一切都和唐诗有关。

安史之乱使唐朝站在悬崖边缘,杜甫反而因此得出结论:“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上天送给唐朝的天才诗人太多,所以唐人相信天佑我朝。

离开唐诗,唐朝平淡无奇。因为唐诗,唐朝无与伦比。

作者简介

作者李晓润,江西宁都人。首都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硕士,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做过大学语文老师,现为编剧和自由撰稿人。出版著作有《小河淌水和过桥米线》《无诗不成唐》《功夫皇帝李连杰画传》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回 王子安星沉碧海 骆宾王剑起清淮

第二回 陈子昂寂寞登台 卢照邻苦痛投水

第三回 恃才傲物杜审言 近乡情怯宋之问

第四回 张若虚压倒全唐 贺知章老大回乡

第五回 李颀解听又解赏 王翰醉卧在沙场

第六回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第七回 王昌龄诗家天子 李太白上清沦谪

第八回 王维独坐幽篁里 浩然不才明主弃

第九回 张九龄请斩安禄山 李太白醉挑杨玉环

第十回 李华凭吊古战场 杜甫献赋唐明皇

第十一回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功名只向马上取

第十二回 杜少陵栖身草堂 李太白流放夜郎

第十三回 夜半钟声惊客梦 满城飞花动帝容

第十四回 祖咏望终南余雪 钱起见湘灵鼓瑟

第十五回 韦应物侍卫君王 刘长卿刚而犯上

第十六回 戴叔伦看鲤鱼上滩 刘方平听虫声报春

第十七回 卢纶挂念司空曙 顾况调侃白乐天

第十八回 李君虞夜上受降城 刘禹锡怀古西塞山

第十九回 韩昌黎声讨大鳄 柳宗元同情捕蛇

第二十回 居大不易白居易 始乱终弃元微之

第二十一回 恨不相逢我未嫁 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二十二回 孟东野走马观花 李长吉骑驴觅诗

第二十三回 贾岛推敲月下门 张祜往来瓜洲渡

第二十四回 沧海月明珠有泪 秋尽江南草未凋

第二十五回 温庭筠横行考场 韦端己难忘娇娘

附录唐代职官简述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是2017年由青豆书坊出版,作者李晓润。

得书感谢您对《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全唐诗 电子书
由施树禄编著的《全唐诗赏析》是一本精心编辑的唐诗选本。编者本着全面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借鉴前贤优秀研究成果基础上,精心编纂而成。读者只要跟随书本,就能进入美好的唐诗世界,感受至美的意境,体验诗情的人生,享受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在诗作版本方面,本书都是择善而从之,并没有在校勘上作出说明,只是在尽量符合古诗原意的前提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蕴阐发,更加注重对内容的全面分析。
唐诗指津 电子书
全书以时间为经,以诗人为纬,从文学、文化的角度对唐代诗歌给予全面观照。作者通过具体作品来梳理唐诗发展的脉络,对唐代诗人的生平履历、诗学主张、风格个性、创作成就等加以信而有征的考辨,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篇章的思想内容、诗歌的艺术特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精要的评述,从而深入而立体地描绘了诗歌流派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过程,分析了诗体递兴的原因及诗艺发展的情况。
名家读唐诗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张若虚、陈子昂、孟浩然、贺知章、王之涣、李白、高适、杜甫、钱起、韩愈、李贺、李商隐等诗人的诗作及其评论。
第六号银像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建党百年主题剧本合集,包括两个剧本《山鹰高飞》《第六号银像》。《山鹰高飞》讲述了中国红军第一位飞行员龙赤光,英勇就义,而一群大别山的少年在他的引领下,走上了为“列宁号”飞机送“油”之路。他们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怀着赤胆童心,机智勇敢地谱写出一曲少年的革命之歌。《第六号银像》以珍藏在安徽旌德的马克思第六号银像为线索,讲述了革命先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抛洒热血,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
经典唐诗300首 电子书
徐山琦选编的《经典唐诗300首》将经典的300首唐诗按照内容和语言特点进行两级分类。《经典唐诗300首》图文并茂,每首诗歌配有注音、译文,以及诗歌背景,让孩子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诗歌所描述的内容与意境,感受唐诗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