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龙评传

杨兆龙评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杨兆龙:近代法律界传奇,深受法学界推崇。

内容简介

杨兆龙堪称近代最著名的法学家,他精通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苏联社会主义法系。

他通晓英、法、德、意、俄等八国外语,是《联合国宪章》的中译者。他从事过法学教授、法官、律师、立法者、检察官、司法行政官员等众多法律职业,既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力,又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曾草拟中华民国《国家总动员法》《战争罪犯审判条例》等,并曾当选中国刑法学会会长、中国比较法学会会长、国际刑法学会副会长等,还被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评为世界范围内50位杰出法学家之一。

杨兆龙是近代少有的既为民国法制进步做过积极的工作,又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做过重大贡献的进步人士。他亲自主持了日本侵华战犯的罪证收集工作,为审判日本侵华战犯提供了大量的证据;他受中共南京地下党市委委托,为释放关押在狱中的共产党“政治犯”,担任了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并利用这一职务释放了万余名关在监狱的共产党“政治犯”。

杨兆龙是中国近代法学家的一个缩影,是中国近代法制史难以缺少的一章。作者曾是杨兆龙的女婿陆锦璧教授的同事,和杨兆龙的女儿杨黎明长期为邻,多次采访杨兆龙的两个儿子杨任远、杨定亚,收集并获赠大量有关杨兆龙的第一手资料,历经三十个寒暑,终于完成这部书稿。这将是国内首部杨兆龙传记。

作者简介

郝铁川,男,1959年12月31日生,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政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个人专著有《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市场经济与中国法律文化的变革》《中华法系研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治随想录》《中西法律文化论》《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等,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8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参加2003年12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工作。$$$$$郝铁川,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文史研究馆馆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成就体现在法史学、宪法学、法理学等领域,出版有《邓小平与中国的民主、法制和人权》、《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国家拐点》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杨兆龙一生的心路历程

第一章 释放“政治犯”

第二章 呼吁土改立法

第三章 杨兆龙与思想改造运动、司法改革运动和院系调整

第四章 杨兆龙与1955年“肃反”

第五章 最快乐的时光:1956年

第六章 在1957年上半年整风运动中的“鸣放”

第七章 反右派斗争中对杨兆龙的揭发与批判

第八章 经历人生至暗时刻

第九章 艰难的改正

第十章 杨兆龙的学术思想

第十一章 杨兆龙和他的妻子沙溯因

第十二章 杨兆龙和他的儿女们

第十三章 杨兆龙和他的师友们

第十四章 杨兆龙晚年悲剧的原因

杨兆龙年谱

后记

杨兆龙评传是202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郝铁川。

得书感谢您对《杨兆龙评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前方的路 电子书
本书为阮一峰博客文集,囊括了作者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围绕的主题是试图理解这个世界。书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文学、历史、科技、影视等方面,作者对打动自己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字进行摘录,并且在思考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世间唯建筑与旅行不可辜负 电子书
这是一本建筑旅行手册,这是一本罗小姐的旅行笔记。她用清丽而鲜活的文字,带你开启建筑之旅,从北京到伦敦,从金门到巴黎。告诉你如何定制自己的建筑旅行,一步步讲解怎样把城市与建筑玩出自己的小新意。这里有园林深处海棠花下的夜色来袭,这里有辉煌的古文明下的长叹与深呼吸。勇敢地走出去,每一个人就都能够实现属于自己的建筑之旅。她可以,你也可以。
高效能人士的笔记整理术 电子书
每一个学习、工作过的人,都少不了跟笔记本打交道。写了这么多年的笔记,你确定自己真的理解它了吗?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别人总记得比你时间少、速度比你快、效率比你高,而且效果还更好呢?先别急着怀疑自己的智商,也许正是你的笔记拖了大脑的后腿。聪明人的笔记可以让其事半功倍,错误的笔记却是名副其实的“猪队友”,只能阻碍我们能力的发挥。改变一下记笔记的方式,掌握正确的方法,你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工作效果更好
薪与酬 电子书
《薪与酬》是大脑银行创始人苏引华的著作。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