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高校损失东方文学教学机会。
内容简介
东方国家历史悠久,文学创作丰富,凝聚了东方各民族数千年来的精神财富。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普遍不再将东方文学纳入教学计划,这显然是一种损失。…
作者简介
陈义华,男,1973年12月出生于湖北宜昌。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福特基金2008年亚洲学者研究项目获得者。曾经在德里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以及武汉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等多所高校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教学研究工作。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比较文学方向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副所长,苏门答腊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陈义华,1973年出生,湖北宜昌人,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印度德里大学及印尼苏北大学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对东方文学颇有研究,目前已发表相关论文三十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主持国际、国内课题多项。$$$$$陈义华,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印度德里大学、印尼苏北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其翻译的“性别研究读本”被选用为复旦—密西根大学联合主办的性别研究博士生主干课程教材。
文化顾问:普拉巴特·库玛(Prabhat Kumar),中国文学博士,莫迪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的首席中文秘书与专任翻译,目前兼任古吉拉特邦大学中文系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古埃及文学
第一节 古埃及文学概述
第二节 《亡灵书》与古埃及人的死亡观
第三节 神话与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章古巴比伦文学
第一节 泥板文书对生命起源的求索
第二节 《吉尔伽美什》的对立同体哲学
第三章古印度文学
第一节 古印度文明与早期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两大史诗对人类伦理困境的思考
第三节 《沙恭达罗》中有关两性伦理的思考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学
第一节 希伯来文明及其文学发展
第二节 《旧约》与犹太人的千年苦难
第五章中古印度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印度文学
第二节 叙事诗《伯德马沃德》对穆斯林爱情观的探讨
第三节 《苏尔诗海》
第四节 《罗摩功行录》对印度教伦理的重建
第六章中古波斯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群星闪耀的波斯文坛
第二节 菲尔多西的《王书》对波斯历史的再现
第三节 萨迪在《蔷薇园》中的道德训诫
第四节 海亚姆在《鲁拜集》中对波斯哲学的形象阐释
第七章中古阿拉伯文学
第一节 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与文学
第二节 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第三节 伊斯兰宗教经典《古兰经》
第八章中古日本文学
第一节 从奈良时期到江户时期的文学
第二节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的日本国风文化
第九章现代日本文学
第一节 现代日本文学概述
第二节 川端康成的《雪国》与日本物哀文化
第三节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与日本死亡美学
第十章现代中东文学
第一节 现代中东文学概述
第二节 马哈富兹与“开罗三部曲”
第三节 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中的文化冲突
第四节 阿摩司·奥兹的《爱与黑暗的故事》中的现代犹太文化
第五节 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对阿富汗文化的再现
第十一章现代印度文学
第一节 现代印度文学概述
第二节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与现代印度教文化
第三节 普列姆昌德的《舞台》对印度北方乡土文化的再现
第四节 纳拉扬的“马尔古蒂世系”对南部乡村现代转型的呈现
第五节 萨尔曼·拉什迪的《午夜之子》与印度教族冲突
第六节 阿兰达蒂·洛伊的《微物之神》与印度现代种姓
第十二章现代非洲文学
第一节 现代非洲文学概述
第二节 沃莱·索因卡的《森林之舞》与非洲土著文化
第三节 纳丁·戈迪默的《七月的人民》与南非种族冲突
第四节 阿契贝的《瓦解》与尼日利亚伊博文化
第五节 J.M.库切的《耻》与南非白人族群
第六节 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中的约鲁巴文化
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经典导读丛书·东方文学文化精粹是2017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义华。
得书感谢您对《外国文学经典导读丛书·东方文学文化精粹》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