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年轮

哲学的年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后改为哲学与文化研究所)60年来新老学者的代表作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论一般和个别规律》《黑格尔逻辑学范畴体系的批判继承》《关于辩证法科学形态的探索》《关于莱布尼兹自然哲学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等文章。

作者简介

编者胡发贵,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承担国家、省社科基金课题多项,出版专著20种,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论一般和个别规律

黑格尔逻辑学范畴体系的批判继承——读《小逻辑》札记

一、问题提起

二、思辨逻辑范畴体系的“合理内核”

三、简单的结论

关于辩证法科学形态的探索

一、辩证法

二、逻辑学

三、认识论

关于莱布尼兹自然哲学的几个问题

一、力和“力的守恒”

二、数和“普遍文字”

三、无限和“神秘的微分”

四、连续性定律和“自然界无飞跃”

实践要素及其认识论意义

一、目的是实践的一个要素

二、实践的本质及其特性

三、实践要素的认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同革命实践相结合

美学与科学

两个文明建设结合点的哲学思考

略论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一、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因素

二、各种因素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三、生产中人的作用和物的作用的辩证关系

论度和关节点

生产力价值论

一、概念

二、生产要素的历史演进

三、劳动得以进行的条件,或仅有劳动力这一要素能进行劳动吗?

四、各生产要素在价值总体中的额度

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系统

一、生产力发展动力系统的鸟瞰——人的需要、能力、幸福三者的矛盾运动

二、生产力发展动力系统的剖析——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

三、研究生产力动力系统的意义

论五行之不可废

一、五行是脏腑间最深刻和最普遍的联系方式

二、所谓五行之单向生克和机械循环问题

三、脏腑相关说取代五行的商榷

四、关于取代说方法论的讨论

《周易·谦卦》与泛谦德传统

有实无名的乡村建设——从费达生的社会实验说起

一、“有实无名”的乡村建设

二、乡村建设的经济技术——社会进路

三、“无名乡建”的理论阐释与“正名”

辩证法体系的雏形——对列宁《哲学笔记》中的辩证法十六要素初探

实践与自由——论马克思的自由观

自由的实现与主客体的统一

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选择的自由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历史发展

真、善、美与自由

作为道德判断和评价范畴的“恶”的文化阐释

高雅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的传播及其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传播

民族高雅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必要的张力: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

系统自组织与自然目的性

一、目的性的交替因果性

二、目的性的有序稳定性

三、目的性的选择过程性

中国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共识要素初探——基于改革开放40年持续调查的数据

一、伦理道德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二、“新五伦”与“新五常”:伦理—道德转型的文化共识

三、伦理实体发展的集体理性与伦理精神共识

结语:伦理型文化的共识

从“天下尽亲戚”到“礼新亲旧”

一、天下尽亲戚

二、血亲之伦

三、“道路之人”

四、乡里制度

思想的现象学

信仰的起源

一、信仰与终极问题相联系

二、信仰的起源

三、人能不能无信仰而活着

浅议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知行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知行裂隙”难题

二、理念实践对解决知行问题的关键意义

三、解决知行问题所需的心智模式

禅宗戒律思想初探——以“无相戒法”和“百丈清规”为中心

东晋初渡江高僧研究

一、道俗标领:竺道潜

二、竺道潜弟子及《高逸沙门传》

三、东晋义学之兴:六家七宗略说

四、支道林:领握玄标

作为人类一种存在方式的虚拟——对虚拟的哲学思考

一、虚拟是人类独有的文化实践

二、虚拟对焦虑的克服

三、虚拟是对自我意识存在的确认

超出形而上学之外——试论海德格尔及其德里达的形而上学批判

古典禅:它的问题与方法

一、概念界说及时代

二、古典禅研究中的材料主义

三、材料的真实度

四、研究方法的选择

五、机缘问答的文本及其解释

从文化记忆到人类记忆共同体:意义生产中的道德固守

一、从集体记忆到文化记忆:意义生产中“共享”理念的延伸

二、从内容共享到过程共享:意义生产过程中的记忆共同体

三、从记忆共同体到道德共同体:意义生产中的道德固守

试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现代意蕴

一、君子爱财的正当性

二、君子取财的道义原则

三、君子得财后的理性与豁达

四、君子财富观的现代意义

《论语》“君子不器”涵义探讨

何为“君子”

何为“器”?何为“不器”?

对“君子不器”的解读

论法国新尼采主义生命哲学的理论特征

导言

结语

船山论“情”

一、“情”之定义

二、归罪于情

三、为善亦情之功

四、结语

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

一、精神哲学的视域和方法

二、同一性、幸福与道德的精神哲学解析

三、德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样态

四、结论

“心为太极”说在朱子学中的诠释

一、邵雍的“心为太极”说与朱子的易学诠释

二、朱子后学中的“禀赋说”诠释

三、现代学者的“境界说”诠释

四、三种诠释的比较与综合

五、结语

后记

哲学的年轮是202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发贵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哲学的年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哲学入门 电子书
本教材不囿于某一国别、派别、部门的哲学,以尽量公正的态度面对和探究人类的哲学智慧,由浅入深地导引学生从“宫墙外望”到“初识门庭”,生成关于哲学世界的基本图景,使学生在进入哲学之门之时形成对哲学的高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哲学、人文素养,促进理论思维训练;初步领略哲学风采和精华,逐渐感悟智慧的人生境界。教材在探讨哲学的诞生、哲学与智慧、哲学与时代,哲学与思维、哲学与文明、哲学与民族、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派别
庄子哲学新解 电子书
本书是对《庄子》内七篇的哲学解读。
哲学与人生 电子书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观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论述了哲学观与世界观、黑格尔的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哲学观与现代哲学、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哲学观与哲学研究以及哲学观与哲学教育等七个问题,揭示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
哲学心语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具有自传性质的哲学随笔,作者对于自己平生学习哲学的诸种快慰、体味人生百般滋味进行凝练总结,风格闲淡疏朗,与论文迥异。上篇主要是对于哲学的学习、学问的研究、文化的传承等过程的梳理和对点滴感悟的采撷,给人启迪与思考;下篇主要就人性、情感、生活中的挫折及个人生活经历娓娓道来,却有哲思充溢其中,读来让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