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公共人(译文经典)

再会,公共人(译文经典)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与阿伦特、哈贝马斯齐名的西方公共生活理论学者重磅力作。唤醒激情,重塑我们的共同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为桑内特探讨西方研究现代公共问题的代表作,不同于以往哈贝马斯、汉娜·阿伦特等人对公共生活的研究,桑内特认为公共空间与个体主义远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还由于其涉及个体和他人的关系而显示出社会意义,因此应当着重挖掘其历史、文化层面的因素。

全书回顾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

作者对文学、宗教、艺术等不同领域进行了分析,并收录了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案例加以分析,最后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

本书在海外声誉卓著,是历史社会学、社会生活研究等学术领域的扛鼎之作。

作者简介

作者理查德·桑内特,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曾任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目前担任剑桥大学社会学系杰出访问教授,因其在社会学、城市规划研究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屡获黑格尔奖、斯宾诺莎奖、格尔达·亨克尔奖和特森诺奖等国际奖项。

他的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公共人的衰落》(1976)、《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新资本主义的文化》(2006),以及三部小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序

致谢

第一部分 公共问题

第一章 公共领域

第二章 角色

第二部分 古代政制时期的公共世界

第三章 观众:陌生人的聚集

第四章 公共角色

第五章 公共与私人

第六章 作为演员的人

第三部分 19世纪公共生活的混乱

第七章 工业资本主义对公共生活的影响

第八章 公共领域中的人格

第九章 19世纪的公共人

第十章 集体人格

第四部分 亲密性社会

第十一章 公共文化的终结

第十二章 卡里斯玛的去文明化

第十三章 共同体的去文明化

第十四章 失去演技的演员

结论 亲密性的专制统治

附录 “我控诉!”

译后记

再会,公共人(译文经典)是2022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理查德·桑内特。

得书感谢您对《再会,公共人(译文经典)》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公共关系—原理·实务·案例 电子书
本书阐述了现代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实务。分12章,包括公共关系导论、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客体——内外工种、公共关系传播原理等。
现代公共关系学 电子书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的管理活动。而公共关系学就是专门研究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彼此合作的规律性及工作技法的学科。《现代公共关系学》由鄢龙珠主编,共18章,分为5大板块。第1板块包括两章,分别介绍了公共关系的含义、职能、基本原则及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第2板块包括三章,从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公共图书馆文化治理 电子书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提供支持其终身学习的场所与资源,同时也成为实现公民培育的重要空间。无论是文化场域还是公民培育空间,都展示了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重要社会功能——文化治理功能。本书从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治理功能出发,探讨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文化治理功能,共有8章:第1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思路、内容与框架及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章至第7章介绍了公共图书馆产生的社
公共关系原理、实务与案例 电子书
本书以案例导入作为理论的切入点,把最经典的案例引入教材,把最新的案例引入教材,融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同时配备了联系实际的思考与练习题、实际操作训练和案例分析题,全书涵盖了公共关系基本概念及其历史沿革、公共关系三大基本要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礼仪等内容。
公共关系实务(第2版) 电子书
本教材以项目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公共关系相关职业活动为导向,根据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工作情境来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确定从事相关岗位所应具备的公共关系管理各项能力,设定学习项目、学习内容。本教材内容贴近岗位需求,目标突出实用性,体例突出逻辑性、层次性,训练突出实践性,语言精练、规范、易懂,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一本全新体例的“公共关系”教材。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职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