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蔡崇达作品套装,畅销四百万册的非虚构作品《皮囊》,以及睽违八年,蔡崇达的长篇小说新作《命运》。让我们卸下皮囊,以心相交,直视命运。◇《皮囊》是命运刺破人生的苦痛,《命运》是皮囊孤勇一搏的选择。◇刘德华、韩寒、白岩松、李敬泽联袂推荐——直面人生本质命题,直抵人心的惊喜之作。◇《皮囊》是一本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非虚构散文集,书写刻在骨头里的故事,铭记生命中重要的人:“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一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终构成了我们本身”。◇《命运》书写一个人的无常,看见所有人的命运:以《皮囊》核心人物阿太跌宕百年的人生故事为主线,那些与命运咬牙切齿的搏斗,那些沉默寡言的爱与矢志不忘的告别。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是我们每个人命运的回声。◇我们都是听着别人的故事活下来的,看向故事里我们的历史与来处,就能望见我们的选择与未来:“人的灵魂就是这故事长出来的。人以一身又一身的皮囊,装这一个又一个故事。”◇典藏精装,小巧开本搭配质感双封,封面覆触感膜,以轻盈之姿传递厚重命题。◇众生艰辛,多少人如此艰难而又必须沉默地蹚过一个又一个日子;命运如海,人心有了羁绊,才有了着落。一本是温情而又残酷、真诚剖心的人生故事,容纳一个个既失去家乡又尚未到达远方的生命;一本是让你痛哭、给你力量的心灵故事,读罢才发现,那眼泪竟是为自己而流。
内容简介
《皮囊》是蔡崇达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
作者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一系列刻在骨肉里的故事,体现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通过本书,与读者分享其对三大现代人共通命题的思考,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面对的问题——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
自2014年12月面世至今,《皮囊》累计销量已逾400万册,被称为“非虚构写作丛林中独具样貌的林木”。阿来、韩寒、白岩松、刘德华、李敬泽、刘同、蒋方舟等人力荐。
《命运》是蔡崇达继《皮囊》之后,时隔八年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
《皮囊》里的那句“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正是出自《命运》的主人公,阿太之口。《命运》以九十九岁的她一生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福建闽南沿海小镇几代人的人生故事、命运选择与时代浮沉。
全书以阿太的五段回忆,切入时间长河中人们不得不直面的一个个本质命题:
层层浪:你们就此没有过去,只有将来——
当原本稳固的活法被打碎,给人庇护的传统秩序被割裂,陷入巨大无常中的一个个单薄的人,要如何活下去?内心的安宁要放置在何处?
海上土:灵感是浮游在海上的土——
羁绊和意义是人心灵的压舱石,当生活的浪头打过来时不至于被掀翻。阿太生命中那些失去了压舱石的人,被命运一个个顺水推舟地带走了。而此时的她,尚只有十六岁。
田里花:想结果的花,都早早低头——
背负着“无子无孙无儿送终”的命运预言,她成了亲,有了婆家与丈夫,抱养了孩子。但见过命运的人会明白,命运的激流从未停止,人在其中并不知晓,哪一次告别,就是诀别。
厕中佛:腐烂之地,神明之所——
时代的巨浪之下,如何守住内心的清明与信仰?这世上容易的活法,就是为别人而活。而如果那人恰好也是为你而活,那么日子再苦,也过得像地瓜一样甜了。
天顶孔:要么入土为安,要么向天开枪——
阿太的故事走到了落幕时分,死亡成了她亲密的旧友。她终是生下了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命运的母亲。这人间她来过,她永不再回。
作者简介
蔡崇达
作家、媒体人
198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石镇
曾担任《中国新闻周刊》《GQ》《周末画报》等媒体执行主编、总监
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z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等
个人shou部非虚构作品《皮囊》,被译成英、俄、韩、葡等多语种,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发
章节目录
《皮囊》目录:
序: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序:认心、认人的《皮囊》
皮囊
母亲的房子
残疾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我的神明朋友
张美丽
阿小和阿小
天才文展
厚朴
海是藏不住的
回家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
后记:我想看见每一个人
《命运》目录:
开篇
回忆一:层层浪
你们就此没有过去,只有将来
回忆二:海上土
灵感是浮游在海上的土
回忆三:田里花
想结果的花,都早早低头
回忆四:厕中佛
腐烂之地,神明之所
回忆五:天顶孔
要么入土为安,要么向天开枪
附录:皮囊
后记:天上的人回天上去了
命运+皮囊是197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广州出版社出版,作者蔡崇达。
得书感谢您对《命运+皮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