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1912~1945)

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1912~1945)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阐述了1912-1945年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使用大量史料,按时间脉络对1912-1945年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涉及中德间发生的主要事件及其国际背景、重要人物的思想及交往等。作者认为:国民党与德国的经济合作、军火贸易是其关系演变的根本动力,国民党与德国之间的矛盾是其关系演变的直接动力,国民党内部和德国内部各自的斗争是其关系演变的间接动力,孙中山、蒋介石和希特勒等政要在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演变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张北根,北京科技大学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已在《历史研究》《社会科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历史档案》和《民国档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代表作:《1919年至1922年间英国与北京政府的关系》(文津出版社,2005)。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革命党人、孙中山及广州政府与德国的交往

第一节 革命党人、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争取德国的“中立”和承认

第二节 德国运动孙中山反对中国对德宣战

第三节 孙中山三派人员赴德及“中俄德联盟”构想的流产

第四节 国民党继承了孙中山的联德思想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

第一节 争取德国的承认

第二节 聘请德国顾问和多个代表团访德

第三节 “中东路事件”后要求德国保护在苏华侨利益

第四节 中德经济合作、军火交易及政治、文化关系的困扰

第三章 “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

第一节 争取德国在国联的支持

第二节 透过国联争取德国顾问的技术援助

第三节 国民党人、蒋介石的联德理论和宋子文访德

第四节 塞克特赴华推动中德军事、经济合作

第五节 “克兰计划”

第六节 顾振代表团访德及“广州计划”的风波

第七节 蒋介石、汪精卫要求德国调停中日冲突

第八节 德国拒绝承认“满洲国”

第九节 反对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第十节 孔祥熙访问德国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

第一节 德国的“中立”态度和国民党政府继续争取德国的援助

第二节 “陶德曼调停”

第三节 阻止德国牺牲中国利益

第四节 勉力维持中德关系

第五节 国民党外交路线的争论:联英美苏还是联德?

第六节 与德国断交、宣战

第七节 中德断交后汪伪政府与德国的关系及国民党与德国的联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一 史料

二 著作

三 论文

后记

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1912~1945)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北根。

得书感谢您对《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1912~194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七辑) 电子书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是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面向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促进和推动国内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而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
集体中的自由:黔东南侗寨的人群关系与日常生活 电子书
本书阐释了传统社会组织的关系结构和社会规则在现代变迁中的延续与转型。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25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25辑。
德国 电子书
本书全面展现了德国的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
西北民族论丛(第17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17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