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德国史学研究:以关于纳粹问题的史学争论为中心(京师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联邦德国史学研究:以关于纳粹问题的史学争论为中心(京师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德国纳粹主义的著作。

内容简介

在联邦德国,纳粹主义可谓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问题。与之相关的史学争论也层出不穷,蔚为激烈。时至今日,如何面对德意志民族的历史重负,仍是考验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政治觉悟和历史责任心的严肃问题。研究关于纳粹主义的史学争论,不仅有助于了解德国在“克服过去”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把握当代德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脉搏,也有利于比较准确地书写联邦德国史学史,更深刻地认识和领悟历史研究的政治和社会功能。

作者简介

作者孙立新,1962年生,山东省即墨市人,籍贯诸城市,曾就读山东大学、美因兹大学和奥格斯堡大学,获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也曾任教于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近现代史和中德关系史,已出版《百年巨变》等专著、译著和论文集8部,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文史哲》《史学史研究》和Asia Europe Journal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译文和书评近百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第一章 联邦德国政界的历史反思

第一节 占领时期的自我批评与辩解

第二节 重建时期的有限反思

第三节 1960—1970年代的重大突破

第四节 历史反思的逆转与守望

小结

第二章 联邦德国史学理论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二战后德国史学的重建

第二节 社会史研究的重新兴起

第三节 批判的社会史学派的形成

第四节 1980年代以来的史学多元化

小结

第三章 菲舍尔争论

第一节 争论发生的历史政治背景

第二节 争论始末

第三节 争论的意义和影响

小结

第四章 关于德意志特殊道路命题的争论

第一节 “德意志特殊道路”概念的由来

第二节 争论始末

第三节 特殊道路范式的传承与传播

小结

第五章 历史学家之争

第一节 历史政策与政治分野

第二节 学术立场与阵营构成

第三节 代际性与学科定位

第四节 职业领域与争论战场

小结

第六章 关于武装部队罪行展览的争论

第一节 争论始末

第二节 关于历史认识主体的问题:历史书写的资质是什么?

第三节 关于历史认识方式的问题:“一概而论”还是“个别原则”?

第四节 关于以照片呈现历史的问题:以图证史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小结

第七章 戈德哈根辩论

第一节 学术和社会背景

第二节 戈德哈根其人和著作

第三节 争论始末

第四节 争论的特点

小结

第八章 关于1940—1945年盟军大轰炸的争论

第一节 英、美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第二节 战后初年及冷战时期的辩护、推责和禁忌

第三节 冷战后受害者记忆的复苏与大轰炸争论

第四节 反思与批评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史叙述

附录2 联邦德国极右派政党初探

人名译名索引

后记

联邦德国史学研究:以关于纳粹问题的史学争论为中心(京师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丛书)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孙立新。

得书感谢您对《联邦德国史学研究:以关于纳粹问题的史学争论为中心(京师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古代图书史:以图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 电子书
中国古代图书史的宏观研究,以图书为中心的文化史。
北京史学论丛(2017) 电子书
《北京史学论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内容涉及对北京历史的介绍和研究,是北京区域历史研究的汇总,分为区域关系、历史地理、产业金融、社会生活、学术思想、文化艺术、会议综述几部分。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比较研究、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史学概论、古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理论的比较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历史发展的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断续的异同等内容。
日常生活的历史学 电子书
本书旨在探讨如何从生活的视野认识社会。
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在晚清中央和地方权力格局的研究中,突破学界流行的“督抚专政”“内轻外重”观点的范围,力求从更客观、多元的角度来认识这段历史的多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