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揭示今日中国广大“空心化”乡村的社会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吴重庆教授自1996年至今已发表的与中国基层社会研究相关的论文的结集。作者独创“无主体熟人社会”概念,并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形成置于“大历史”的视野下加以考察,籍此从某一侧面观察中国基层社会在革命及后革命时代的历程与特征。“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今日中国广大“空心化”乡村的社会特征。

作者简介

作者吴重庆,1991年7月获中山大学中国古代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开放时代》特约主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一 革命及其遗产

中国革命中的阶级分析、底层收益与社会再造——基于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农村调查报告的分析

革命的底层动员——在才溪读《才溪乡调查》

集体经济再思考——《崖口资料汇编》序

社会主义新传统问题

社会主义“大历史”的议题——以《开放时代》的议题设置为例

附同享作为“大历史”的认识方式

底层社会

二 后革命时代的乡土变迁

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广州南村调查报告

村治及其本土资源

村委会选举与乡村社会的自组织资源

农民为何有“利”不图

搁浅于时光长河的乡土与人——《华南古村落》自序

三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

附乡土中国的变迁——也说“无主体熟人社会”翟学伟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儒学“下乡”

乡土儒学资源的再生

道德重建如何可能

从道德危机的范围和程度看道德重建

中国农村的社会建设——奥一网“中欧论坛·中国直播室”的访谈

社会建设:离“池底”最近的一个缺口

附录

农村研究与社会科学本土化

后记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吴重庆。

得书感谢您对《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问题 电子书
全面梳理介绍社会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当今中国存在的各类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各类社会问题进行细化、解释。
社会文明论 电子书
以人性、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为主线,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文明问题。
过程社会学 电子书
讨论当代社会学就不能不提到安德鲁·阿伯特的工作。好的社会科学著作必须足够有想象力。阿伯特从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料来源和实例中汲取了大量养分,并将其融合到令人惊叹的原创性、破坏性和丰富的分析中。对行动者和结果等基本概念的拷问,对序列和生态如何挫败因果论断的洞察力,在微观社会学的基础上重建宏观社会学的努力,以及对道德层面的开垦只是本卷的几个重要主题。本书既是一本好书,也是一项对社会科学家理解和开展其
社会治理十二讲 电子书
本书共分十二讲,分别是对社会治理基本理论的爬梳和总结,我国历史上和国外社会管理基本特点和主要经验,从公民、家庭、社会组织三个方面谈社会治理主体,对社会政策的讨论,关于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的讨论,讨论就业劳动政策,讨论公共教育政策,讨论社会保障与福利问题,讨论养老问题和养老政策,讨论社会服务政策,讨论阶层关系调适政策,讨论社会秩序维护政策。
学习型社会 电子书
为重新思考中国的教育改革以及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