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路基工程 电子书

城市轨道交通路基工程

9.9开通会员

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针对交通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和行业特点,精心组织编写,辅以工程实例,形式新颖、重点突出,凸显校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明显。本书共分为十一个项目,将企业的岗位标准和学生的专业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够用为原则,内容涵盖路基基本认识、路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路堤施工、路堑施工、过渡段施工、支挡及加固设备施工、排水设备施工、路基施工机械、养护维修等。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铁道工程、高速铁道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用书,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城市轨道及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用书。

章节目录

展开全部

城市轨道交通路基工程是2019年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凤英。

温馨提示:
1.本电子书已获得正版授权,由出版社通过知传链发行。
2.该电子书为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电子书内容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3.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得书感谢您对《城市轨道交通路基工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7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2017年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对2017年年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线路和在建线路等数据做了全面统汁,并给出了中国内地7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最新进展、规划、建设、运营、主要技术特点等基本情况,还提供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要行业组织、主要企业和2017年大事记等实用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路基工程 电子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路基工程的基本知识,其中项目1为路基土的性质部分(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扼要介绍了路基土的分类、物理性质、土的压缩与地基沉降量计算、土的抗剪强度等内容。项目2~6为路基部分,内容包括路基构造认知,路基排水、防护和支挡,路基施工,特殊路基构造及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路基监测、评价与整治。本书含有相关案例、项目训练和算例等内容,实用性较强。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
路基工程 电子书
本书共包括常见的地基处理、路堤施工、路堑、过渡段、沉降观测、支挡结构、边坡防护、路基相关工程及设施、环水保及文明施工等9部分,另有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流程、资源配置、质量控制及检验、安全及环保要求等几项进行了细化,并具体针对西北地区特有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的加固方法进行了细化。
路基工程 电子书
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共分为8章,分别为绪论、路基构造及设计、过渡段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路基防排水和防护、路基支挡结构设计、特殊路基、路基施工。各章均有例题和习题,以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领域中的铁道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道路与铁道建设、交通部门有关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调试 电子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工程的调试流程、调试方案。本书共分五章,分别为调试组织、单机调试大纲、接口调试大纲、系统联调大纲及运营验收。  本书适用于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师生教学参考。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5 电子书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编写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5)》是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的专业统计资料,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组织全国各主要地铁公司编写,每年定期出版。报告的核心内容大多经过各城市地铁公司或轨道办的审核,准确性较高。本年度报告系统介绍了2015年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对2015年年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线路和在建线路等数据做了全面统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电子书
本书以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阐述对象,立足如今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经验不足而又亟待活化再开发的现实,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全书共四章,总体可分为两大部分,开章先是由大范围到小范围介绍了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理论知识,包括保护思想的溯源、与之相关的历史环境、一些基本概念、相关保护规划及改造原则等,让读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认识由浅入深;书中的很后一部分则是结合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主要是选
解读《街道的美学》 电子书
本书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及《续街道的美学》为基础,系统整理街道和城市公共空间领域内相关著作的主要结论,阐述街道的基本概念,并进一步理清街道的分类、构成要素、比例和尺度;同时,探讨街道与城市的关系,街道承载的行为活动,街道研究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等内容,为城市近人尺度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以应对中国城市“只有城市、没有生活”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