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探讨晚清民国研究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探讨晚清民国研究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取径和方法,以解决由于史料繁多带来的近现代史研究难以兼顾专深与博通、以及中西学乾坤颠倒所引发的格义附会等诸多困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有关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专门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理念与做法的探讨。

作者简介

作者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资深教授。

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摘要

绪论

一 两种史法

二 学界江湖

三 系统与附会

四 为己与自律

第一章 近代中国研究的现状与趋向

一 现状与问题

二 胸有成竹与盲人摸象

第二章 晚近史料的边际与史学

一 史料的类型与规模

二 史料繁多对史学的影响

三 史料的编辑出版与史学的扩展

第三章 治史的贯通与滞碍

一 治史不宜归纳,而要贯通

二 分科教学与治学的局限

三 放眼读书与执简驭繁

四 学术交流与评价的误区陷阱

第四章 各类史料的解读与运用

一 日记内外的历史

二 函电解读与历史研究

三 历史档案的属性及应用

四 报刊的史料价值

第五章 近代中国研究

一 用通史的眼光研治近代史

二 扩张辛亥革命史的史料与史学

三 超越发现时代的民国史研究

第六章 比较研究

一 近代中外思想的互动与比较

二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三 中西文化关系的隐与显

四 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

第七章 学术的历史

一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二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

三 学术理路

四 学术批评

五 地域学术因缘

第八章 人物研究

一 人物研究的取法

二 材料与本事——解读康梁的不变与善变

第九章 教育史研究的观念与取材

一 古今中外的“教”“育”

二 大学与近代中国

三 教育期刊与教育统计

第十章 女性研究

一 因缘与基础

二 女性研究与近代中国

三 近代中国女性研究的观念与实事

第十一章 “民族”与“边疆”问题

一 中国民族、边疆问题的观念与实事

二 汉族与少数民族

三 边疆与民族

四 中华民族是一个

五 外来理论概念的再调适

第十二章 本意与演化

一 理解本意 寻绎演化

二 问题与主义

三 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四 法制史研究的比较与比附

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桑兵。

得书感谢您对《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