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作者长期从事书画鉴定的实践工作,本书在实务层面有独特性。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中国书画鉴定的相关知识和鉴定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概念与定义、中国书画的工具和材料、书画的分期、种类、技法和风格、书画作品中呈现的其他内容、中国书画的装裱、修复及展藏、书画作伪的手段、种类及实例等。
作者简介
作者杨休,1983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博物院任教、任职。2008年在南京大学创办文物鉴定专业方向,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与文物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文物艺术品鉴定、收藏,尤以书画鉴定见长,创办有长风堂博物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讲 概念与定义
第一节 关于中国书画
一、中国书法
二、中国绘画
三、毛笔
第二节 关于中国书画鉴定
一、中国书画鉴定学
二、书画鉴定的起源
三、书画鉴定的任务
四、书画鉴定的对象与范围
五、书画鉴定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讲 中国书画的工具和材料
第一节 书画的工具
一、毛笔
二、其他工具
三、辅助工具
第二节 书画的介质(呈色材料)
一、墨
二、颜料
第三节 书画的载体
一、纸
二、绢
三、绫、缎及其他
第三讲 书画的分期、种类、技法和风格
第一节 中国书画的分期与时代标称
一、中国书画的鉴定学分期
二、传世书画、文物的年代、地域标称
第二节 书画的种类
一、书法的种类
二、绘画的种类
第三节 书画的技法
一、书法的技法
二、绘画的技法
第四节 书画的风格
第四讲 书画作品中呈现的其他内容
第一节 款识
一、款识的起源和演变
二、款识的种类
三、古人款识习尚和时代特点
四、纪年款的种类和异称
五、季节、月令的异称
第二节 题跋
一、题跋是中国书画特有的艺术形式
二、题跋的分类
三、题跋的内容
四、题跋的体裁
五、题跋的部位
第三节 印迹与印泥
一、作者印迹
二、收藏与鉴赏印迹
三、利用印迹鉴定书画真伪的利弊
四、印泥
五、印泥的时代特点
第四节 避讳、错讹与习惯
一、避讳
二、错讹字
三、书写习惯
第五节 建筑、服饰、器具及其他
第五讲 中国书画的装裱、修复及展藏
第一节 书画装裱的作用与沿革
一、书画装裱的作用
二、书画装裱的沿革
第二节 书画幅面种类和装裱类型
一、书画幅面的种类
二、书画装裱的类型
三、书画装裱的尺寸
第三节 书画装裱的材料、工艺和流派
一、装裱的材料和工艺
二、书画装裱的流派
三、古代书画装裱论著举要
第四节 古旧书画的修复
第五节 书画的展示与庋藏
第六讲 书画作伪的手段、种类及实例
第一节 摹、临、仿、造、代
一、摹
二、临
三、仿
四、造
五、代
第二节 添、减、转、印、改
一、添
二、减
三、转
四、印
五、改
第三节 揭、裁、配、套、拆
一、揭
二、裁
三、配
四、套
五、拆
第四节 做旧、出版、亲属卖
一、做旧
二、出版、展览、宣传
三、拍合影、亲属卖
第五节 明清以来书画作伪的地区、团伙及个人
一、苏州片(苏州片儿)
二、扬州片(扬州帮、皮匠刀)
三、京师相与后门造
四、开封货(河南造)
五、长沙装(湖南造)
六、广东造
七、保定造
八、松沪造
九、其他地区
十、书画造假地图及举例
第七讲 中国书画鉴定方法论
第一节 定真鉴伪 是为总则
第二节 鉴定之法 简要者三
一、察考定真(确定“标准本”)
二、比对、目鉴
三、分析检测(即所谓科技鉴定)
第三节 鉴定依据 四大要项
第八讲 定真法
第一节 确定依据与观察考证
第二节 考证所需的文献资料
第三节 定真的注意事项
一、文献资料也须鉴定
二、考证的前提条件
三、确定的标准本也须反复检验
四、关于传世孤本的鉴定问题
五、优劣与真伪
第四节 使用定真法鉴定书画举例
一、标准本的确定
二、无款作品、孤品的考定
三、作者生卒的考定与作品真伪的关系
第九讲 比对法和目鉴法
第一节 比对法
第二节 使用比对法鉴定书画举例
一、以比对法鉴定真迹举例
二、以比对法辨伪举例
三、观察、考证和比对综合运用
第三节 目鉴法
一、目鉴法是比对法的升级版
二、目鉴是鉴定家的基本技能
三、没有全能的鉴定家
四、比对法(目鉴法)与定真法的关系问题
第四节 使用目鉴法鉴定书画举例
第十讲 检测法
第一节 检测法
第二节 检测法鉴定举例
参考文献
中国书画鉴定纲要是2020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休。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书画鉴定纲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