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力争成为海内外民国史研究的窗口与园地。
内容简介
本书在求实的基础上鼓励创新是本刊的一贯旨趣;文风朴实、论从史出、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引文准确、注释规范是本刊对来稿的基本要求。 本辑(第25辑)的“民国人物研究”、“国民党史研究”、“经济与社会”等栏目较有特色,相关论文堪供学术界参考,其他文章亦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编者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民国研究》编辑委员会名单
民国人物
民国教授的三大荣誉——部聘教授、最优秀教授党员、院士
一 部聘教授
二 最优秀教授党员
三 中央研究院院士
四 余论
清末民初的政治官员及知识群体——以伍连德的记忆与自传书写为中心的考察
一 导论:对象与问题
二 跨时代政治官员:施肇基与唐绍仪
三 当权政治人物:中央与一方领袖
四 海外归国的知识精英:伍廷芳、辜鸿铭、陈友仁
五 留洋的本土知识精英:胡适、梁启超、严复
六 结语:经验、记忆、书写与历史
指挥擘画 抵御外侮——论章太炎的北部边疆经略
一 定都燕京,东控辽沈,北制蒙回
二 东北筹边
三 警惕苏俄“犯边”
四 呼吁抗日,收复东三省
五 结语
国民党史
论胡汉民训政设计中的“虚党”思想——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体制“党治”性质再探讨
一 党政分治
二 党义治国
三 民权高于党权
训政前期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党部的政治分歧——以1929年浙江二五减租为考察中心
一 浙江省党部对于二五减租的宣传与推动
二 二五减租被取消及此后的党政交锋
三 从“取消”到“暂停”:国民党中央的偏袒性仲裁
四 结语
从“以国养党”到“企业养党”——由国民党党务财政的演变看党营企业的缘起
一 国民党党务财政的历史流变
二 “以国养党”的因由与实践
三 “党员养党”原则的提出与夭折
四 党务财政变革与“企业养党”方针的确立
西安事变前后东北军的政治工作探析
一 东北易帜前后的党务及张学良对中共的早期态度
二 华北宣传总队与东北军军风概况
三 张学良对安内策略的质疑
四 逆民族大义而动的“政治”工作
南京国民政府五月革命纪念日探析——以《中央周报》为视域(1927~1937)
一 革命纪念日活动的宣传
二 革命纪念日纪念活动的仪式操演
三 革命纪念日纪念活动的影响
经济与社会
抗战时期上海传统行业资本组织形式的转型——以药材业为中心的考察
一 独资—合资—股份制的转型过程
二 资本组织形式转型的原因
三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四 结语
变动时局中的社会控制——战后苏南国统区的禁烟活动析论
一 禁烟历史的回望:久治不愈的社会顽疾
二 禁烟活动的强化:“提前肃清烟毒计划”的施行
三 禁烟活动的废弛:从严禁到中止
四 禁烟废弛的关键:内战导致的社会失控
五 结语
华洋转型中的样板——民国年间江苏特殊教育研究
一
二
三
四
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的“教育救济”——以民众学校为中心
一
二
三
四
汪伪南京市的保甲组织与基层社会控制
一
二
三
四
专论
《努力周报》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一 问题与主义:前进道路的不同思考
二 我们与你们:十字路口的自觉分野
三 激进与保守:作为一项观念的互动与流变
辛亥革命与稽勋留学
一 过程考察:革命运动与留学活动的交织
二 学生考察:革命者与留学生的混合
三 动因分析:革命激发与留学引导的合力
四 作用评价:革命成果与留学绩效的叠加
抗战前北京“晨报”编辑出版系统演变考实
一 绪论
二 《晨钟报》与《晨报》人事系统考察
三 《新晨报》的创刊及其编辑系统
四 《北平晨报》的编辑系统及演变
五 余论
学术综述
新疆三区革命研究述评
一 中国大陆学界的研究
二 中国台湾学界的研究
三 欧美学界的研究
四 对既往研究的思考
史料视窗
美国驻汉口总领事馆1934年4月政治报告
一 概述
二 对外关系
三 国内政治活动
四 司法和法律事务
五 商业、经济和金融活动
六 毒品
七 政府人员的重要变化
八 其他方面
稿约
民国研究(2014年春季号)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宪文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民国研究(2014年春季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