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第5卷)

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第5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研究海洋相关问题与理论,回答如何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问题和那些与建设海洋强国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内容简介

《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主办的全国性海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集刊,2009年为首刊,每年出版一卷,并在每年举办的各海洋相关学术年会上发行、宣传。 本集刊办刊的宗旨是集中刊载海洋法律、海洋社会、海洋管理、海洋权益、海洋产业等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原创性、高水平性的科研成果,国内外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报道,转述、转载、编译国外海洋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本集刊作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连续性集刊在国内学界属于首创,对海洋人文社科的跨领域研究有着开拓性意义。

作者简介

编者徐祥民,又名徐进,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法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多次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文史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学术委员会名单

ACADEMIC COMMITTEE

编辑部成员

DEPARTMENT OF EDITOR

卷首语

海洋法律

《海岛法》建立了无居民海岛使用制度吗?

西北航道航行的法律环境研究——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论构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立法协调机制

中国防治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立法模式探析

海洋社会

流入与流出:关于海岛渔村人口的社会流动研究的一个分析框架

浅析渔文化与海洋渔民转型的相互影响

航海社会角色与航海组织目标关系分析——以英国“奋进”号远航队伍为例

海洋渔村民俗:概念、分类与功能

基于“国家—市场—社会”视角下的海洋渔业转型研究

日本年轻海员离职与教育问题研究

海洋管理

海洋资源及其转化:对海洋软实力的新解读

我国增强在北极区域实质性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海洋战略下我国海洋国土的开发利用

海洋政治

国家繁荣与制海权——读《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新国家安全观视阈中的中国国家安全问题——兼论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

海洋相关会议综述

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董事会暨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合作研究研讨会“胶州湾项目启动会”综述

海洋社会变迁与海洋强国建设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综述

日本国土交通省“确保和培养船员及海事技术人员”研讨会综述及相关考察

涉海相关调查

青岛世园会海洋生态都市新区居民环境意识调查

附录一 约稿函

附录二 《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投稿须知

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第5卷)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徐祥民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第5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法律史评论(总第12卷) 电子书
四川大学主办的法律史学研究集刊,集中了法律与历史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包括法律史研究论文、评论和法史学新作的书评。本册为第12卷。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2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是第三期,重点关注的是法治与德治如何结合,涉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信任伦理、环境伦理、医患纠纷、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以及增值税等相关问题。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1期/总第2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为第二期,分为自然法、法律方法研究、法律与信用伦理、法律与环境伦理、法律与财税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域外法、人物访谈、论学书信及新书会谈10个模块。
近代法律人的世界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近代多位法律人的人生经历和法学思想。
影像中的法律文化 电子书
本书透过中外经典影片,对其所折射出的艺术、法律文化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