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

设计色彩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梳理“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兼容并包的关系,强调”设计色彩“在整个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位置。

内容简介

本书的章节内容主要包括色彩基本理论、设计案例、个案解析、课题实训及学生作业案例讲解等教学板块。本书选取了编者近五年来在“设计色彩”课程中遇到的优秀和典型案例。

作者简介

作者陈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高等院校“十三五”系列教材·动画、数字媒体类 编审委员会

前言

第一章 色彩的基础原理

第一节 色彩与基础造型

一、色彩课程的演变

二、从色彩构成到设计色彩

第二节 色彩的成因

一、光源色

二、固有色

三、环境色

第三节 色彩三要素

一、色相

二、明度

三、纯度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一、原色、间色、复色

二、色彩混合的基本形式

三、数字色彩模式

第五节 色立体与色彩体系

一、奥斯特瓦尔德色彩

二、孟塞尔色彩

三、PCCS色彩体系

第二章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

一、色相对比

二、明度对比

三、纯度对比

四、冷暖对比

五、面积对比

六、形状对比

七、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第二节 色彩的调和

一、同一调和

二、渐变调和

三、面积调和

四、隔离调和

第三章 设计色彩的解构与重构

第一节 自然色彩的解构与重构

第二节 绘画色彩的解构与重构

第三节 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

一、色彩与其他元素的相互关系

二、世界各国对色彩的不同理解

三、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四章 设计色彩的特性与表现

第一节 设计色彩的心理联想

一、色彩的反射与吸收

二、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三、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四、色彩的软硬与轻重

五、色彩的兴奋与沉静

六、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七、色彩的明快与忧郁

第二节 设计色彩的联觉通感

一、色彩的听觉联觉

二、色彩的味觉联觉

三、色彩的嗅觉联觉

四、色彩的触觉联觉

第三节 设计色彩的情绪表达

一、色彩与情绪

二、色彩的表情

第四节 主观色彩的塑造

第五章 设计色彩的符号语义

第一节 色彩的符号语义

第二节 色彩符号的情感表现

第三节 色彩符号的文化象征

一、传统色彩符号的文化象征

二、民族色彩符号的文化象征

三、地域色彩符号的文化象征

四、色彩肌理的符号表现

第六章 设计色彩的调研与实践

第一节 设计色彩的调研

一、日本PCCS系统的色彩调研

二、流行趋势的色彩调研

第二节 设计色彩的实践

一、设计色彩在产品中的应用

二、设计色彩在环境空间中的应用

三、设计色彩在品牌形象中的应用

四、设计色彩在动态图形中的应用

五、设计色彩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六、设计色彩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七、设计色彩在信息设计中的应用

八、设计色彩在数字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九、设计色彩在数字游戏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

设计色彩是202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丰。

得书感谢您对《设计色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专业设计色彩搭配图典.配色综合手册(A版) 电子书
本书主要部分包括:印刷标准色色谱;对比色色谱;渐变色色谱;情趣色色谱。
海报设计原理与实例解析——图形+字体+色彩+版式 电子书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②——色彩怎么选,设计怎么做 电子书
色彩不仅仅是感性思维的展示,也可以通过理性认知来发挥它。《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②——色彩怎么选,设计怎么做》以大众审美为依据,用理性的思路帮你分析是否选对了颜色,教会你如何把选出的颜色运用得精彩。通过认知色彩核心和正确建立色卡,使你变被动为主动,将主观的感觉变为具象的色彩。《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②——色彩怎么选,设计怎么做》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了色彩功能、色彩对比和色彩情绪,理论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色彩
色彩基础训练 电子书
本书内容分为色彩的基础知识、水粉静物写生基础准备、水粉静物写生基本技法训练、水粉静物组合写生训练、水粉风景写生训练、色彩写生与创作训练、色彩作品赏析七个项目。书中详细介绍了认知色彩、写实色彩、装饰色彩、风景色彩等基本概念与理论认识。
色彩搭配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
任何的设计作品都离不开色彩,良好的色彩搭配是作品成功的基础。每一种色彩都有不同的属性和意象,掌握一定的配色方法和技巧,能够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加精准地使用色彩。尤其是在广告、网站、服装、家居等行业,对色彩应用的要求甚高。色彩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非常重要,成功的配色能够将设计作品所包含的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受众群体,从而进行有效地宣传。反之如果配色不合理,则会使宣传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令人反感。本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