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学术医学中心评审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JCI学术医学中心评审理论与实践

9.9开通会员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本书基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JCI评审标准的研究和实践,根据JCI医疗机构评审标准章节顺序,对重点、难点及新版标准进行了标准及测量要素的深入解读,同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实践方法和经验。特色:1.标准新。本书所研究的《JCI医院评审标准(第5版)》是联合委员会2014年4月正式生效的最新版JCI评审标准,其中包括对学术医学中心(Academic Medical Center)的评审内容;2.代表性好。本书基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内首家通过第5版JCI学术医学中心医院评审的大型综合医院,凝练了其对标准的深度理解和实践经验。3.重点突出。本书主要针对第5版JCI医院评审标准中的重点、难点和新版新增标准进行解读分析。4.理论结合实践。本书采用要素解读-实践分享-实践讨论-案例分享的基本结构,在深度解读标准内涵的基础上,分享实践经验和案例,利于读者的理解和借鉴。

章节目录

展开全部

JCI学术医学中心评审理论与实践是201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姚华。

温馨提示:
1.本电子书已获得正版授权,由出版社通过知传链发行。
2.该电子书为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电子书内容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3.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得书感谢您对《JCI学术医学中心评审理论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重症医学—2016 电子书
重症医学是重症患者最大的安全保障,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和具体体现,其救治能力也成为医院、乃至地区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自2010年起,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开始编写重症医学年鉴,每年一册。《重症医学-2016》同往年一样,主要介绍、反映国内外一年来重症医学的最新进展、热点及前沿问题,包括尚存在争议尚不成熟的内容。
重症医学—2017 电子书
自2010年起,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开始编写重症医学年鉴,每年一册,由重症医学分会的主委、候任主委等牵头组织全国的一流专家参与编写。《重症医学-2017》同往年一样,主要介绍、反映国内外一年来重症医学的最新进展、热点及前沿问题,包括尚存在争议尚不成熟的内容。
壮丽70年:新中国医学力量 电子书
本书紧密围绕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建国70年的宣传主线,近百位医学领域专家指导并参与。
中国医学进步40年——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电子书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变迁篇”:通过35期《中国医学论坛报》报纸封面故事以及重要发展数据,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总体概貌。第二部分“人物篇”:通过专访吴孟超、孙燕、陈可冀、陈灏珠、秦伯益、巴德年、刘力生等20位医学大师,讲述他们近40年从医生涯中难忘的人和事。第三部分“印记篇”:选取重大疾病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以
超声E成像临床应用指南 电子书
本书为专家共识综合出版成册。主要内容是对于乳腺、肝脏、肌骨、甲状腺等组织器官E成像技术原理和临床应用描述,主体内容基于数个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得来的数据结果和临床经验总结,结合国际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并探讨技术原理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主要内容框架如下:一、引言:临床意义、背景及必要性、推荐等级说明二、技术介绍:E成像技术原理详解、相关技术对比三、主要组织器官应用共识(乳腺、肝脏、甲
中国创面诊疗指南(2015版) 电子书
按照循证医学的原理,遵循指南制定方法:①尽可能收集近年来国内有关创面治疗的相关研究报告;②客观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创面的治疗效果;③排除利益相关的单纯产品的报告;④以国内研究为主,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南。《中国创面诊疗指南(2015版)》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写再生分会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编写,是我国系统采用循证医学方法编写的创面治疗指南。全书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剑
新发传染病健康安全防护公众指南 电子书
本书的编写重在讲解健康安全防护知识,对于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权威解答,教给公众适度、正确防护,树立安全意识,排除安全隐患。本书围绕新发传染病的健康安全防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础知识、食品安全、动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救护安全、居家安全等。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合大众阅读使用。
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 电子书
书中对常见临床疼痛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等多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尤其对相关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以及新型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介绍。这本集国内疼痛病学专家共同撰写的诊疗规范,定会为我国疼痛病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希望《中国疼痛病学诊疗规范》能够帮助广大医师们强化个人学习经验,规范疼痛相关疾病临床诊疗行为,成为一线临床工作者的实用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