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量效关系名医汇讲 电子书

方药量效关系名医汇讲

9.9开通会员

内容简介

在中医临床中,中药的剂量往往关乎治疗的成败,颇受医者重视,剂量也往往被视为“不传之秘”。仝小林教授以此为切入点,其负责的国家973课题将重点研究中药量效关系。日前,邀请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者汇集北京,进行探讨,内容与中医临床实践联系密切,指导性极强,受到学界关注,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

章节目录

方药量效关系名医汇讲是201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仝小林。

温馨提示:
1.本电子书已获得正版授权,由出版社通过知传链发行。
2.该电子书为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电子书内容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3.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得书感谢您对《方药量效关系名医汇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仝小林微医辨惑传习录 电子书
2014年仝小林院士与弟子学生利用微信创建中医学术交流平台,针对历代理论难题、临床专病经验、方药量效果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平等交流,鼓励争辩,唯真唯实,唯用唯效,气氛热烈,亮点频现,《仝小林微医辨惑传习录》即为师生互动的学术结晶。本书分仝小林论中医维新、中医基本理论辨惑、中药方剂运用心悟、中医临证经验发微、临床典型案例探讨等部分,将讨论文字分类整理,直指核心,汇聚精华,
世医得效方 电子书
《世医得效方》为元代名医危亦林撰。本次整理,以元至正五年(1345)陈志初刻本为底本校勘而成。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本书是一部临床医学方书,是作者汇集古今名方屡试有验者,结合五世家传及个人医疗经验编著而成,书中介绍了2500余首方剂,按当时太医院规定的十三科之目,分为内、儿、风、妇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镞、疮
云南中医名医名方录.第一卷 电子书
《云南中医名医名方录》收录了包括云南四大名医、第一至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云南省名中医、已退休副高以上和正高履职5年以上,共92位具有较高学术建树、深受患者信赖的名中医医方、医案。这些医方医案,是医家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既有效验方,又有成方活用,覆盖中医内、妇、儿、外、骨伤、针灸各科,是云南中医临床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本书特色鲜明,实用性强,有方有法有理,
名医类案 电子书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自面市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认可,本次是我们从106种古籍中选出30种进行修订。修订原则是1、本次选出的古籍为临床上常用、读者需求量大的品种,上版多次重印。2、本次修订力求原文准确,每种医籍由专家严谨校勘,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3、原则上只做原文,不做校记和注释。4、在装祯形式上在保持上版风格的基础上,以精装版面市,在版式上也为了方便读者而重新设计。全书共12卷,按病症分为20
糖尿病人怎么吃——个性化膳食方案快速制定 电子书
本书根据已有平衡膳食营养研究的成果,根据日本食物交换份理论,参考加拿大糖尿病协会推荐的食物手测量法则,结合我国人民的食物消费习惯和常用餐具,介绍了适合一般糖尿病人平衡膳食一日所需热量及其食物的快速估算和手测量法,方便了病人日常生活中进行个性化的热量计算和营养素摄入,适合临床医生和糖尿病人使用。本书第一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糖尿病的来龙去脉及危害性,能够让糖尿病病人一看就懂。第二部分介绍了糖尿病
名医验案400例 电子书
本书选取《湖南中医药杂志》“医案医话”栏目400余例名医医案,以中医病证为纲,内容涵盖外感、心、肺、脾胃、肝胆、肾与膀胱、脑、气血津液、经络肢体、肿瘤等内科病证及五官诸窍、妇科、儿科、外科、男科、皮肤病证、急症等临床各科;各类病证又以验案之中医病名为目,并力求提出相应或相当的西医病名,每案均包括病案、按语及原作者三部分。本书力求寓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将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术,用短小精悍的验案加以表述
《医疗机构药学工作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手册 电子书
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举全国各地56名委员和全国医院药学管理团队之力,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编委们执笔,从政策背景、管理要点、操作要点和词语释义四个层面,梳理和讲解《医疗机构药学工作质量管理规范》,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各个环节的流程、以及各项工作所需的制度与记录表格,使药学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切实可行、有案可稽。同时,为了增加本手册的操控性、实用性和参考性,附录中特意收录了部分
中医脾脏象理论研究 电子书
脾脏象理论研究是脏象理论研究的核心。该书以“脾主运化、统血”理论为出发点,对“脾脏象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挖掘和整理,归纳总结了中医脾脏象的理论源流,阐述各时期对于脾脏象理论形成、发展、完善、继承、创新的研究成果,对中医脾脏象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创新,起到鉴古知今的作用并精选从脾论治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为“从脾论治”相关疾病提供临床诊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