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聚焦出版产业现实问题或经典案例,阐述对出版学的深度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集合作者多年在出版教学与产业一线工作的经验,聚焦出版产业现实问题或经典案例,阐述对出版学的深度思考,既有对以往出版经验的总结,又对融合出版、数字出版等前沿领域进行探索与创新,反映出版学产学研的多种面向。
作者简介
作者杨金荣,博士,南京大学出版专业教授;编审,现任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大众图书中心主任,主持策划多项国家级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在各类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思与言
什么是好的编辑
一、好的编辑应该怀揣欢喜心
二、好的编辑应该拥有两种品性:悟性和韧性
三、好的编辑应该有三种能力:与学者(作者)对话,与市场对话,与国际对话
什么是好的学术出版
一、现有学术出版的标签
二、好的学术出版需要一种内在的看不见的东西
学术出版品牌建设之问
一、科技学术出版会否形成一个大的增长点
二、品牌建设能否引进与输出共舞
三、产品识别与品牌识别哪一个更重要
四、相对小众的图书品牌意义在哪里
五、店社合作维护图书品牌能否有更多创意
出版论语
市场经济机制下的大学出版改革
一、高校出版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高校出版社的角色定位
三、建立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
精品战略与高质量出版
一、时代呼唤精品意识
二、精品的定位与质量监控
三、积极推进精品图书的书评工作
出版的“边际地带”
一、弄巧易成拙:中文著作中的外文
二、历史纪年:似是而非易铸错
三、“雨夹雪”:学术著作中的繁体、简体和异体字的混用
四、索引:最后的,但不是不重要的
学术出版的新常态
澳大利亚高等出版教育的定位、特点与启迪
一、澳大利亚高等出版教育的定位:与其说是学历教育,毋宁说是继续教育、职业教育
二、澳大利亚高等出版教育的特点:一只脚在学界,一只脚在业界
三、澳大利亚高等出版教育的借鉴与启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版语境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一、学术出版:从内部小范围印刷到公开正式出版,从“险学”选题到“显学”主题
二、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从提高到普及,从个体的阅读记忆到共同的国族记忆
三、版权输出:从自发到自觉,从文化传播到价值认同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出版的学人群体
一、中国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发轫于南京大学
二、金大、中大校友对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贡献
三、走向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出版视域下的大陆胡适研究
王云五与台湾商务印书馆
胡适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影印发行
一、双色影印,再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真面目
二、 预印五百部,首印一千五百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发行超预期
三、影印发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思想动因
时与潮
在台北发布新书
我与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出版二十年
一、从编辑文本到策划选题
二、从学术专著到公众读本:脱胎于《南京大屠杀全史》的《南京大屠杀史》
三、多语种出版:《南京大屠杀史》从中文版到英文、日文版
四、由近及远:《南京大屠杀史》域外出版从韩文版起步
五、全球发行:《南京大屠杀史》英文版入选国家丝路书香工程
六、“连中三元”:阿拉伯文、哈萨克文和希伯来文三语种同时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七、资源与资助:海外出版的双瓶颈
八、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版权贸易是海外出版的可持续之路
出版营销:一个人的叙事
一、编书与“办报”同步
二、人民大会堂的新书发布会
三、向澳门各界赠送“祖国读本”
四、从《我的祖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到《我的祖父孙中山》
五、《顾毓琇词曲集》的再版宣传
六、《居正与近代中国》在台北首发
七、从《中华民国史》到《中华民国专题史》
八、自媒体时代的宣传
“中华优秀出版物”诞生记
“江苏好书”约稿记
出版手记
历史学家萧启庆教授印象
爱荷华河边:访著名作家聂华苓
台岛出版交流记
《南京大学报》出版千期卮言
编余书事
学术书评
《内陆亚洲历史文化研究》出版
考镜源流 传评得当
拓荒巨人的思想光彩
一、该书展示出传主思想中最闪亮的部分——实学思想
二、该书放眼东西方思想的苍穹,分析传主的思想渊源
空山灵雨在 长忆落华生
中美敌对与冲突的由来
第一个脚印
另一种历史
用生命书写华章
序与跋
“左”“右”逢源的出版教育
看得见的历史
元代驸马蔡梦祥其人其事考
一、方志文献中的蔡梦祥
二、蔡梦祥的传世诗文
三、元代文人笔下的蔡梦祥
四、蔡梦祥何以成为驸马
寓乐于记
后记
学术出版研究与探索是202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金荣。
得书感谢您对《学术出版研究与探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