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体育事业正在以迅猛的趋势向前发展。然 而,由于 国际国内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领域也孳生了一系列不道德和不法的现 象,并在 不断地蔓延。在这种情况下,适应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立足于当今我国 体育的现 实,遵循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有机结合的原则,构建当代中国体育伦理与 法律规范 已成为理论界的一项伟大使命。 体育是适应身体活动(APA)与身体教育(PE)及竞技运动(Sport)的复合 体,是人类以自身为客体而专门设计,以发现、发掘、保持、发挥和展示 自身 (个体和集体)潜能的身体活动。体育伦理是指以体育(指身体活动)为中心 所形 成的各种伦理关系以及协调处理这些关系的伦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体育伦理 是体育法理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体育伦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要素的 视角来 看,它是体育伦理意识、体育伦理关系和体育伦理活动的有机统一;从体 育伦理主 体层次的视角来看,它可以划分宏观体育伦理、中观体育伦理和微观体育 伦理三个 层面。体育伦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认识与评价、教育与激励、调节与整合 、超越与 创新等方面。 当代,中国体育伦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化的浪潮所带来的经济利 益、政治 利益及蕴涵在其背后的价值观矛盾和冲突,体育市场化、职业化所带来的 “黑 哨”、“黑球”等不公正的裁决和竞争行为,当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兴 奋剂使用” 等违背体育伦与法精神的问题,以及大量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都使得当 代中国体 育伦理与法律的协同构建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和任务。 研究视野的确立,是构建当代中国体育伦理(与法理)的首要前提。当 代中 国伦理构建的视野主要有历史视野、现实视野和国际视野。所谓历史视野 ,是指在 当代中国伦理构建的过程中,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体育伦与法的思想;所 谓现实视 野,是指当代中国体育伦理的构建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体育的现实,反映 当代体育 发展对体育伦与法提出的客观要求;所谓国际视野,是指当代中国体育伦 理的构建 要吸收和熔铸奥林匹克的伦与法精神,使之成为当代中国伦理的有机构成 。 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基本原则的构建主要有公正原则、人道原则、贵生 原则、环 保原则和奉献原则:公正是关涉伦理与法律的最重要概念和领域,公正是 指体育主 体相互之间的平等、均衡与合理的状态,它要求“一视同仁”、“得所当 得”;人道 原则要求在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把人当人看”,而且“使人成为人” ,这是体 育伦与法的本质要求;贵生原则不仅要求贵重人的“生命”,而且更要贵 重人的 “生命质量”;环保原则要求在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人与 自然的关 系,走“绿色体育”的道路;奉献原则要求体育主体切实承担自己对社会 的责任 和义务,并在自己与真理、理想、正义、民族利益、国家和民众利益发生 矛盾和冲 突时,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直至生命。 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关联性以及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求当 代中国体 育伦理走道德和法律协同构建的道路。但在具体的构建途径上要考虑将如 下两者有 机地结合起来:其一是促进伦理与法律规范合理分化基础上的发展;其二 是实现伦 理与法律的合理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和伦理道德既保持内在契合 ,又保持 外在张力,既有彼此的独立形式,又有相对的内在联系;才能建立起法制 和德治共 同发挥调控作用的社会治理模式。而由于信任是伦理与法在现代社会的最 佳契合 点,信任对于沟通、维护相互平等的交互主体间关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为此,我 们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重塑政府信用;加强体育市场立法和执法, 重塑法律 信用;增强守法的个体道德使命,重塑个体信用;注重伦理规范的全面扬 弃,重构 完整信用体系。
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是2009年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龚正伟著。
温馨提示:
1.本电子书已获得正版授权,由出版社通过知传链发行。
2.该电子书为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电子书内容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3.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