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次区域合作与中国沿边产业空间分布(东北亚研究丛书)

跨境次区域合作与中国沿边产业空间分布(东北亚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索沿边地区通过参与跨境次区域合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次级经济增长中心的潜力、途径及制约因素,并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参与图们江次区域合作为例。

内容简介

本书探索沿边地区通过参与跨境次区域合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次级经济增长中心的潜力、途径及制约因素,并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参与图们江次区域合作为例,对我国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新的思路和决策参考,为推动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次区域合作开发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创新提供重要的案例材料和依据。

作者简介

作者李天籽,经济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国际区域合作、资源经济;负责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在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李霞,1961年生,经济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人学,2012年获得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日本语言文学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两种,发表论文近20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摘要

第一章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加快推进沿边开放

一 中国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 加快推进沿边开放面临的困境

三 沿边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四 关于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研究与讨论

第二章对外开放、国内经济空间分布与边境经济集聚

一 文献综述

二 理论模型

三 对外经济一体化对内部经济空间分布的影响

四 对我国边境地区开放现实的解释

五 结论

第三章中国沿边城市经济产业的空间分布与演化

一 研究样本、指标与方法

二 沿边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

三 沿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

四 沿边城市外贸与外资空间分布

五 沿边城市工业空间分布与演化

六 沿边城市工资水平的空间差异

七 沿边城市经济产业空间分布与演化的规律总结

第四章中国沿边地区参与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壁垒因素与边界效应

一 关于边界效应的文献综述

二 测量边界效应的理论与实证模型

三 中国沿边地区参与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度量

四 中国沿边城市参与跨境次区域合作的边界效应

五 不同跨境次区域合作的比较

六 政策启示

第五章对外开放对中国沿边和东北城市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一 相关文献

二 对外开放对中国沿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三 对东北城市产业的研究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沿边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一 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沿边地方政府的作用

二 我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相互关系

三 沿边地方政府的对内竞争与对外合作

四 相关对策建议

第七章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案例分析:长吉图地区对外合作与产业发展

一 长吉图先导区对外开放发展

二 长吉图先导区经济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与空间分布

三 长吉图先导区参与图们江区域跨境合作的重点领域

四 新时期长吉图先导区扩大对外开放的环境变化与制约因素

五 跨境合作过程中长吉图先导区产业发展方向与布局

参考文献

跨境次区域合作与中国沿边产业空间分布(东北亚研究丛书)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天籽。

得书感谢您对《跨境次区域合作与中国沿边产业空间分布(东北亚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蒙古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东北亚研究丛书) 电子书
分析蒙古国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现状与不足,推动蒙古国更好发展。
航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研究(航空技术与经济丛书·研究系列) 电子书
详细论述了民用航空业和航空运输业等具体产业的发展。
中欧班列: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 电子书
深入剖析中欧班列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各地的经营模式。
西部发展研究(2017年第1期总第7期) 电子书
本研究专注中国西部及周边社会的重大、热点议题,本期为2017年第1期。
西部发展研究(2017年第2期总第8期) 电子书
本研究专注中国西部及周边社会的重大、热点议题,本期为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