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

9.9开通会员

内容简介

21世纪,城市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节点”、跨国合作的纽带、全球治理的前沿,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书系统探讨、分析城市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由“理论研究篇”、“比较研究篇”和“案例研究篇”三部分组成,力求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对城市外交进行系统论述;二是为国际关系研究与城市对外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三是为相关政府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章节目录

展开全部

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小林 主编;李新玉 执行主编。

温馨提示:
1.本电子书已获得正版授权,由出版社通过知传链发行。
2.该电子书为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电子书内容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3.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得书感谢您对《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西南知识产权评论(第9辑) 电子书
本书设置了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革新、科技与专利、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域外学术译介共五个专题,收录10篇优秀论文,研讨主题、视角各有千秋,既有对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个人数据保护、人工智能)的学术洞察,也有对知识产权司法实践的有益探索。
中国依法治国二十年(1997~2017) 电子书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二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从理论到实践、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改革、从立法执法到司法守法等各方面、各环节、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全面梳理二十年来依法治国的主要历程和重大成就,总结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完成了本书的撰写,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中国法律史研究(2016年卷) 电子书
《中国法律史研究》是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会刊,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会刊以中国法律史研究为主线,涉及思想史及制度史等法律史学科的各个分支,间或旁及法理学、部门法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与法律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涵盖了从先秦到民国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法律史研究(2017年卷) 电子书
《中国法律史研究》是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会刊,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会刊以中国法律史研究为主线,涉及思想史及制度史等法律史学科的各个分支,间或旁及法理学、部门法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与法律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涵盖了从先秦到民国几千年的历史。
法史学刊(2019年卷/总第14卷) 电子书
《法史学刊》是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秘书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组织编辑的专业性学术集刊。集刊内容涵盖中外法制史、中外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等法律史学科的各个分支,间或旁及法理学、部门法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法律史学得以滋养的学科领域。本书是总第14卷,旨在反映法史学科的最新探索,展现法律文化研究的多彩景观,评析学术作品,介
残障权利研究(第3卷/第1期/2016·夏季号) 电子书
本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心智障碍、残障与性别、残障与法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书中作者们深入“田野”,直面真实世界,综合运用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乃至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话语和理论,以中国签署和批准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圭臬,以“基于权利的发展”这个全新的残障理念与国际人权标准为指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学者在人权视角下开展残障研究的成果。
政府治理评论(第3卷) 电子书
《政府治理评论》为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贵州省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学术集刊,以解决中国各区域及各级政府的治理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己任,着力打造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平台。本刊注重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提倡建设性的学术对话,致力于提升政府治理研究的质量。本辑是第3卷,设有五个专题:乡村振兴专题、公共治理专题、民族国家与地方治理、社会保障专题、书评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2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是第三期,重点关注的是法治与德治如何结合,涉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信任伦理、环境伦理、医患纠纷、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以及增值税等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