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3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3

免费查看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

看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如何让汉朝走向鼎盛!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田蚡谗言让黄河泛滥23年:领导要会分辨下属说的话

【历史事件】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改道,淹没了南岸十六个郡,汉武帝派十万人前去填堵。而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因自己的封地在黄河以北,不但没有遭灾反而收成更好,便利用汉武帝迷信的心理,进言说江河决堤都是天意,不能以人力强行填堵。汉武帝听取了他的建议,放任黄河泛滥23年,民不聊生。

【华杉讲透】下属说话,往往先保护自己的利益,然后才为集体着想,毕竟没有私心的人太少了!当领导提出一个问题,下属本能的反应就是,如何回答对我有利,以及如何回答才能迎合领导。所以,领导一定要会分辨下属说的话,首先自己要公正、谦逊,不要错过下属的好建议,也别批评那些说得不好的。*后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

·汉武帝推行“察举制”:领导者的第一职责,是培养新的领导者

【历史事件】汉武帝曾多次要求各地推举廉洁孝顺的人才,但执行效果并不好,有些地方,整个郡连一个被举荐的人都没有。于是,公元前128年,汉武帝下诏规定,每年各郡国必须举荐人才。举荐的,受上等赏赐;不举荐的,问罪或免官。如此,“察举制”便成为两汉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华杉讲透】领导者的第一职责,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所以,如果你的手下没有人才辈出,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任何一项事业想要基业长青,都依赖于源源不绝的人才。如果一个领导者,他的部门只能出业绩,不能出人才,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危机。一旦哪天他不干了,他负责的那部分就会塌陷。

·李陵投降匈奴:服从命令,比勇敢重要得多

【历史事件】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军讨伐匈奴,另派李陵随军押运辎重。李陵不愿跟着李广利,主动请求带五千步兵单独出征,牵制匈奴,不料却被八万匈奴骑兵围攻。经过数日的奋勇拼杀,虽打得匈奴损失惨重,但由于没有后援,又被叛徒出卖,李陵*终兵败,投降匈奴。

【华杉讲透】李陵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在草原戈壁上,只带五千步兵,没有战马,没有后援,这样的作战毫无胜算,可侥幸心理却让李陵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另外还有一个管理问题——服从命令,比勇敢重要得多!汉武帝明明给李陵安排了辎重部队的任务,但是他一定要做老大,显示自己的勇猛。这样的人,是组织里不能用的人!带兵不是冲锋陷阵,而是组织管理。如果不服从组织纪律,哪怕结果是好的,那也是凶事。

章节目录

展开全部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3是202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华杉。

得书感谢您对《华杉讲透《资治通鉴》3》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电子书

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通过历史去体会、理解的场景,一个反思的机会和希望。
韩国研究论丛(总第30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5年第二辑(总第30辑)。
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筚路维艰 电子书

本书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作了逻辑梳理。
民国研究(2017年秋季号总第32辑) 电子书
中国乡村与墟镇神圣空间的建构 电子书

文章展示不同地区极为相似的礼仪空间,即当地宗族都有一套说辞,作为控制当地神龛和庙宇的理由,且佛寺在礼仪空间内扮演重要角色,与祖先祠堂和庙宇呈三分天下之势。
古法今观 水经注 电子书

本书以河流为纲,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