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城民:旧城改造与都市运动中的国家与个人

再造城民:旧城改造与都市运动中的国家与个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聚焦城市化过程中国家与个人关系的作品。

内容简介

“旧城的再造”与“公民的生产”构成本书两个前后呼应的部分,既记录了平城全面城市化初期的两段重要历史,又展现出社会变迁中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形塑。其间,“城”与“民”的再造,体现出 “中国式”的社会行动逻辑,也诠释了中国转型的独特进程。

作者简介

作者施芸卿,女,1983年10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青年研究》编辑。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入职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工作至今,期间曾赴挪威、台湾、德国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言,赴日本、瑞典、瑞士、比利时等多国访问,并于2010年10月-12月在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心理学系做访问学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编委会

总序 推进中国社会学的新成长

序一

序二

导论 社会转型中的国家与个人

一 为何研究都市运动:社会转型的运动视角及独特进程

二 如何研究都市运动:公民的“中国式”生产

三 案例及方法

四 国家与个人的相互形塑

第一章 权利的抗争

一 一个私有小院的前世今生

二 从个人维权到区内动员

三 从区内动员到跨区整合

小结

第二章 城市的政治

一 建构住房公有制:国家整合个人

二 经营城市:国家释放市场

三 城市奇迹与拆迁悖论:分化的两极

小结

第三章 土地的奥秘

一 中国式“造城”:以公有制为起点的土地商品化

二 “开发带危改”: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土地经营

三 危改开发商:双重逻辑的载体

小结

第四章 国家的拆分

一 国家—个人关系的另一种可能

二 两套国家—个人关系写照:拆迁的两种界定

三 国家—个人关系双轨分化:将地方政府推出国家框架

小结

第五章 公民的锻造

一 自我边界的“选择性固化”与国家—个人关系重塑

二 公民的锻造:以权利理念固化自我边界

小结

第六章 社会的生产

一 公民性的双重维度:公共性与契约性

二 社会的生产:横向联结与纵向呼应

三 抗争空间:营造和被形塑

小结

结论 再造城与民

一 面对转型的“过程”:一个分析框架

二 在顺应中推动转型:一个“嵌套”式结构

三 从底层推动转型:“法”的全面运用

四 本书局限及今后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列表

后记

再造城民:旧城改造与都市运动中的国家与个人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施芸卿。

得书感谢您对《再造城民:旧城改造与都市运动中的国家与个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第5辑) 电子书
老龄化成为社会突出问题,我们该怎么面对?
“互联网+”时代中心城市的辐射力研究:以上海为例(城市研究) 电子书
分析了互联网 时代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与技术基础、中心城市的功能变迁与空间演化,以上海为对象,重点分析了互联网 时代上海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辐射作用。
生计与家庭福利:来自农村留守妇女的证据(社会政策丛书) 电子书
本书根据农村留守妇女的生计策略及家庭福利现状与显著影响因素,同时参考在调查中获得的认识和发现,从培育和增强生计能力、构建利于生计发展的外部环境、拓宽生计发展途径、以及改善和提高家庭福利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城乡中国基层治理:经验与逻辑 电子书
本书尝试从基层的视角,从微观机制的角度,探讨亨廷顿悖论何以在城乡中国的治理图景中失效。
跳出农门:农民子女的职业非农化与身份市民化 电子书
一部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子女身份变化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