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至北宋《论语》学史考论 电子书

汉代至北宋《论语》学史考论

9.9开通会员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和古代社会的生活教科书,《论语》学是经学的重要分支。从西汉至北宋,《论语》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学、玄儒交融、宋学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与学术史、思想史主潮相应的典型特征。本书重点对西汉至北宋的《论语》学进行了研究,通过考论各个历史时段《论语》的主要注家及其注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的《论语》学,经历了从汉学到玄学再到理学的传承与新变,其积极成果是经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学术遗产。

章节目录

展开全部

汉代至北宋《论语》学史考论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蒋鸿青 著。

温馨提示:
1.本电子书已获得正版授权,由出版社通过知传链发行。
2.该电子书为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电子书内容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3.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得书感谢您对《汉代至北宋《论语》学史考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北宋新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揭示新学作为一个学派的整体学术特色,讨论了陆佃、郑侠、耿南仲等新学后学的学术思想和理学、蜀学、北方学者对新学的攻击,并结合孟子升格运动、天地分祭合祭之争等问题,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揭示了新学之学术与政治的纠葛。
读故事学论语(进阶篇) 电子书
本书分为修具篇,察人篇。其主要内容包括:君子不重则不威;子禽问于子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患无位等。
汉代易学与政治 电子书
《周易》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元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重儒尊经的汉代,《周易》与《诗经》《尚书》《礼》《春秋》并称“五经”,被立为官学,构成了汉代文化的主体。易学在汉代表现为两种形态:义理之学和象数之学。这两种易学对汉代的政治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重点研究易学在汉代文化重建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对汉代政治的影响。
论语误解勘正 电子书
本书以《论语》自然篇章为序,先列出有误解的《论语》原文,继而列出古今误例,然后做出有理有据的勘正。勘正时,主要采取训诂法、文献互证法等,以强有力的训释和文献依据来纠正误解,确定其正解。
宗教教化与西南边疆经略:以元明时期云南为中心的考察 电子书
本书主要讨论中国文化儒、释、道三系如何在元明两朝政府经略云南的综合工程中,发挥其重要而独特的历史作用,上篇重点关注以佛教禅宗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如何配合元朝政府在云南首度建立行省之后,通过融合南诏、大理以来土著阿叱力教,在云南成功确立起以中原教化形式为主流的教化传统,下篇着重讨论明代在前期治滇基础上,全面推行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原教化传统,并最终成功确立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认同。
现象学美学史 电子书
本书是撰写现象学美学史的初次尝试,评述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家的美学思想。现象学美学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现象学美学”(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它关注美学本身的问题,且较为注重美学系统性建构。第二阶段“存在主义美学”(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它更关注具体的艺术问题,并有着深刻的美学思想。第三阶段“诠释学和接受美学”(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扩大了美学的领域,不仅把历史问题置入美学,而
平民哲学与社会发展:南宋浙学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电子书
本书研究主要涉及对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浙江以事功之学为核心和特色的哲学思想文化(简称南宋浙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精神的研究和它对整个浙学传统和浙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它对当代浙江和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的研究。
韩愈经学考 电子书
历史上,韩愈以其文学成就彪炳史册。事实上除了文学上的巨大成就,韩愈也是唐代乃至中国儒学发展史上贡献卓著的经学大师。本书主要研究、考订、梳理韩愈对《诗》《书》《礼》《易》《春秋》《孟子》《论语》等经书的理解与运用,分析体会韩愈著作中对上述经书采纳引用时所折射出的经学思想,使其系统全面地展现于世人面前。这对韩愈研究、儒学研究和经学史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