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芯筑梦:王守武传 电子书

硅芯筑梦:王守武传

9.9开通会员

内容简介

王守武先生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事业半个多世纪,我国半导体学的研究与开发的各个历程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半导体的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硕的成果,他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出了优秀的贡献。

他是我国微电子和半导体光电子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亲手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个锗合金晶体管,第1个半导体激光器,全功能4K位和16K位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等。他在国内早期积极倡导建立超净实验室,并率先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自主建立了一条超净线。他早期提出研究和提高LSI(大规模集成电路)成品率问题,并在半导体研究所以4K位动态随机存储器成品率的提高做出示范。他十分重视半导体设备的研究,亲自指导设计了光刻机和电子束曝光机,并积极开展了电子束、软X射线曝光、离子束改性等基础工艺的预先研究,他多次呼吁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自主的、创新的研究与开发,以形成植根于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他号召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一定要转化成产品,并努力将4K位和16K位DRAM成果从研究所推广到工厂。他十分注意创新工作,对新的思想和新的工艺他都给予热情的支持。他爱护、关心和积极培养中、青年科技队伍的成长,大胆放手让中、青年人挑重担并给予诚挚地指导和帮助。他那学识渊博、坚韧不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言传身教、一丝不苟的优秀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先生曾经多次被邀情给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做报告,他那正直的品德、和蔼的为人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对半导体事业的无比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贯穿在他的一言一行中。每一个报告都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鼓励青年科技人士投身到我国半导体事业中去。

王守武先生这样老一辈科学家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对于他的高尚品德和学术成就应该加以整理研究、宣传和颂扬。他对我国半导体事业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中国科协联合多部委发起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感谢首都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的数位老师和研究生们,用近两年的时间,走访了王先生求学和工作过的地方,访谈了三十多位王守武先生的同事、合作者、学生和家人,收集到有关王先生学术经历的著作、论文、手稿、报道、回忆录及档案等数百份资料,他们编写的这部王守武传,史料丰富详实,充分反映了王先生的学术研究和人生经历。相信此书的出版将是对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励志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章节目录

展开全部

硅芯筑梦:王守武传是2015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尹晓冬。

温馨提示:
1.本电子书已获得正版授权,由出版社通过知传链发行。
2.该电子书为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电子书内容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3.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得书感谢您对《硅芯筑梦:王守武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躬行出真知:王守觉传 电子书
王守觉,他是我国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半导体人工神经网络和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的开拓者。他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我国首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并在我国研制的晶体管高速计算机中得到应用。他利用硅平面工艺制成硅平面晶体管,为我国研制应用于国防领域的微型计算机奠定了基础。他成功地用自制的图形发生器自动制版技术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膜版,解决了制约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他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集成
王亚南传 电子书
本书对王亚南光辉的一生做了回顾,内容包括黄冈之子、西子湖畔、漫漫征途、烽火岁月、执教中大、二次入闽、执教厦大、主要政厦大等十四章。
山水人生:陈梦熊传 电子书
陈梦熊是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梦熊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地质科学和调查事业,全面采集并深入研究陈先生的学术成长经历,对研究陈先生本人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对研究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对研究我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对该学科科技人才的培养,对该学科未来的发展,对我国未来科技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亦有重要的意义。
“齿”生无悔:王翰章传 电子书
王翰章为我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与整形外科学创建人之一,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前华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华西口腔医院院长。擅长口腔颌面损伤与畸形整复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在颌面损伤与畸形整复外科学、颌骨血供动力学、皮肤组织血供、人工骨生物学基础、口腔医学信息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客观、系统地展示王翰章的精彩人生。
没有盲区的天空:王越传 电子书
王越是我国著名的信息与通信系统专家。1932年出生于江苏丹阳,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的雷达工程系,留苏未成。1957年分配到西安国营786厂设计所工作,参与了中国第1台火控雷达的研制,之后一生从事火控雷达的研究工作。他是中国火控雷达事业发展的见证人。1991年王越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参与中国工程院的创建,是为数不多的两院院士之一。本书力图还原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电子书
王德滋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必须兼顾“四个平衡”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新形势下研究型大学特别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处理好“教学与科研”“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四个平衡。他认为,在当前的“双一流”建设中,亦需注意处理好这四个关系。本书对王德滋一生的学术成长、学术成就、学术贡献进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魂牵心系原子梦:钱三强传 电子书
本书是钱三强生前秘书葛能全为其写的传记。钱三强出生于1913年,浙江湖州人,早年在清华大学就读,后来到巴黎小居里夫妇的实难室学习和工作。回国后积极投入到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之中,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本书从钱三强的家世写起,以钱三强的学习、工作为主线,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描绘了钱三强折而精彩的一生。在俄罗斯即将开始它的首次火星载人宇航实验之际,他们的首席工程师竟然遭到了绑架,这将直接影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