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组织管理与评估、社会政策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国第一批举办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院校之一,目前已经培养出三届社会工作硕士。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届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论文优秀成果文集,重点选拔硕士生以自身社会工作实践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论文,涵盖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组织管理与评估、社会政策等主题。
作者简介
作者赵一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法学院院长兼社会工作教育中心主任。目前兼任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工作、社会福利。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理念与目标——基于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特点
1.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三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模式及影响因素
1. 教育模式——西方与本土
2. 教育类型——研究与实践
3. 教育结构——择业与就业
4. 教育培养——专业与职业
四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的逻辑建构——理念与目标
疾痛的意义:沟通理论视角下的医患互动错位现象研究
一 导言
(一)背景介绍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分析框架
二 沟通模态:疾痛意义的形成
(一)疾痛的性质
(二)疾痛意义形成的时间和空间
(三)疾痛的责任结构
二 沟通理论视角下的医患互动错位
(一)内容面的沟通问题造成的互动错位
(二)关系面沟通不畅造成的医患信任危机
三 医患间互动错位的原因
(一)医患互动主体层面之沟通行动的背景共识模糊
(二)医患互动的客观情境层面之理性讨论的不可行
四 疾痛的意义:医患关系重构
(一)医患关系定位
(二)构建共识
(三)社会工作与医患关系重构
五 结语
(一)研究发现
(二)不足与期待
附录
一 本文访谈大纲
二 访谈案例简介
局外人与局内人——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中的角色问题研究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回顾
(四)研究方法
二 概念界定
(一)专业关系
(二)服务对象
(三)作为局外人的社会工作者
(四)作为局内人的社会工作者
三 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
(一)信任问题
(二)转变的方法
四 社会工作者作为局内人的抉择
(一)专业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
(二)面子问题
(三)“报”文化
(四)情感投入的把握
(五)小结:伦理困境还是行为困境?
五 总结与讨论
(一)保持局内人的专业性
(二)合理的角色抽离是遵循专业伦理的方法
(三)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附录 访谈提纲
一 基本信息
二 具体内容
非营利事业传递失灵与可持续发展——以北京H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为例
一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文献回顾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
二 案例发展:北京H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
(一)北京H机构的发展历程
(二)北京H机构的组织架构与运作模式
(三)北京H机构的父权组织者——M女士
三 案例剖析:从接班人难产看非营利性事业传递失灵
(一)M女士心中的接班人标准
(二)来去匆匆的三位候选接班人
(三)案例析出:非营利事业传递失灵
四 非营利事业传递失灵的环境影响探讨
(一)非营利事业传递失灵:现象
(二)非营利事业传递失灵的环境影响分析
(三)人才困境:非营利事业传递失灵的瓶颈
五 另类的“父权”——非营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困境与理论检讨
(一)一元化管理的得与失
(二)另类的“父权”——北京H机构传递失灵案例的理论意义
六 结论与讨论
国外长期照护保险计划比较分析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 德国长期照护保险介绍
(一)产生背景
(二)保险内容
(三)运行体系
(四)实施效果
三 日本长期照护保险介绍
(一)产生背景
(二)保险内容
(三)运行体系
(四)实施效果
四 国外长期照护保险法比较分析
(一)从社会政策分析架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二)从社会发展环境的适应性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三)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四)长期照护保险法利弊分析
五 长期照护保险对我国的启示
(一)长期照护保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实施长期照护保险的初步构想
六 结论
社会服务项目评估研究——以残障儿童及青少年发展项目为例
一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相关概念、理论及评估方法、内容和研究问题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项目评估研究理论
(三)项目评估内容和研究问题
(四)项目评估方法
三 残障儿童及青少年发展项目评估
(一)项目需求及基线评估
(二)项目的规划实施与过程评估分析
(三)项目的实施现状与结果评估分析
四 完善社会服务项目评估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评估体系的构建
(二)重视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三)充分发挥评估的作用
(四)关注评估伦理
(五)确保评估团队内部与项目相关方的有效沟通
五 结语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及后续有待研究的问题
社会工作实习服务的特性和改进策略研究
一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分析
(三)相关研究综述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设计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三 社会工作实习服务的特性概述
(一)社会工作实习服务的定义和基本内涵
(二)从实习生角度看社会工作实习服务的特性
(三)从服务行为角度看社会工作实习服务的特性
四 社会工作实习服务的二重性分析
(一)社会工作实习服务二重性的提出
(二)社会工作实习服务二重性的具体分析
(三)实习服务二重性的一种理论解释
五 社会工作实习服务的改进建议
(一)充分发挥志愿性对实习服务的有利影响
(二)提高社会工作实习服务的专业性
六 结语
需求和有效需求:养老机构成本和入院老人支付能力研究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论文结构及论文创新点
二 研究方法
(一)论文研究设计
(二)相关概念鉴定
(三)相关理论分析
(四)养老机构相关政策导向
(五)研究案例概况
三 需求
(一)老年人口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分析
(二)养老机构成本
(三)养老机构收费标准
四 有效需求
(一)上海市S社会福利院住院老人现状
(二)老年群体支付能力
(三)未住院老人现状及原因
五 养老机构供需存在的矛盾及其原因分析
(一)养老机构床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老年群体支付能力与养老费用之间的矛盾
(三)国家照顾与特殊老年群体之间的矛盾
(四)养老机构区域规划不合理
(五)社会办养老机构兴办受到限制
六 养老机构的思考与建议
(一)政府主导,加强支持力度
(二)社会支持,导入补充力量
(三)机构自助,拓宽营销思路
(四)个人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附录
利用三种不同的评估工具进行社会工作项目服务成效评估的比较研究
一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几个重要概念
二 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分析资料的方法:比较研究
三 X机构社工部流动儿童全面发展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目标
(三)项目介绍
四 运用几种评估工具进行项目服务评估的比较
(一)SROI评估法的应用
(二)PRA参与式评估法的应用
(三)MSC最显著变化法的应用
五 结语: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服务需要何种评估
1. 有效评估应当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
2. 有效评估应当能够有效地呈现成果和问题
3. 有效评估应当促进评估体系化
社会工作教育:中国的本土化探索与实践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赵一红。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工作教育:中国的本土化探索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