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知识问与答 电子书

尿石症知识问与答

9.9开通会员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问与答的形式,从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尿石症的基础知识、尿石症的发病情况、尿石症的发病原因、尿石症的检查、尿石症的治疗、特殊类型尿石症、尿石症的药物治疗与预防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回答尿石症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提出的常见问题,有助于普罗大众进一步了解尿石症防治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医患沟通,有助于提高尿石症防治的效果。尿石症(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首位。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尿石症的患病率为5.6%,共约有七百余万尿石症患者。近年来,尿石症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人们却对这些日新月异的技术缺乏深入的了解,许多患者对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无法作出选择。本书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单的插图让读者了解尿石症相关的知识。


温馨提示:本产品为电子书,非实体纸质图书。为保护图书著作权,电子书不提供原文件,不支持导出和打印,仅支持人卫社相关软件中阅读,可下载至软件中离线查看。除因质量问题,虚拟商品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章节目录

展开全部

尿石症知识问与答是202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永达。

温馨提示:
1.本电子书已获得正版授权,由出版社通过知传链发行。
2.该电子书为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电子书内容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3.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得书感谢您对《尿石症知识问与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眩晕诊治问与答 电子书
本书结合前庭眩晕领域新进展,以专题短文,问答形式,针对7大专题,73个问题,附典型案例分析,详细、通俗、实用!
刘茂林医案集 电子书
刘茂林先生,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名中医评选评审专家,河南省中医内科会诊中心特邀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审稿专家。通讲《金匮要略》30余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本书精选101则医案,症状记录完整,辨证思路详明,按语解析精当,充分展示了刘茂林先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工作者有重
中国器官移植临床诊疗指南(2017版) 电子书
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推出,是在2010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写作规范,符合国际指南的撰写原则。包括亲属活体肾脏移植指南、亲属活体肝脏移植指南、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临床指南、肝脏移植排斥反应临床指南、儿童肾脏移植临床指南、心脏移植排斥临床指南、肺移植临床指南等多个小指南。本书所收集的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或修订完善,涉及器官移植相关的多
薪火传承——永炎篇2 电子书
该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理念篇,全面展现了王永炎院士关于中医药学科发展的理念,内容涉及到中医药面临的形势、发展趋势,中医药学科建设的目标、发展动力和具体研究方向,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教育,中医药方法学、从多学科角度审视中医,以及如何发挥中医药学的原创优势等方方面面;第二部分临床篇,重点展现了王院士关于脑病诊治的医案及查房实录,以及象思维在中医临证中的运用;第三部分诠释篇,通过对证候、玄府、禀
症因脉治 电子书
《症因脉治》为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共4卷。卷首为医论6篇,卷一至卷四,主要论述临床常见病证43种,对每种病证辨症求因,审脉施治,症因脉治,分列明晰,简明实用。作者强调治病应“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脉,据症、据因、据脉施治”,如此则能“节节可证,而法不谬施”,从而为读者辨证论治提供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思路。1.本书论述了与内伤杂病相关的一些病证,主张先辨证候,次查病因,再审脉象,最后决定治
力量瑜伽:增强运动表现、提升专注力和预防损伤的体式指导和序列设计 电子书
阐释力量瑜伽的基本原理和专注力培养方法,专业演示、分步详解80多个力量瑜伽体式。
刘祖贻医案精华 电子书
本书精选其临证效案120则,内容涉及内、妇、儿、外等科,内容精练翔实,识证、断病、立法、处方、遣药丝丝入扣,以案说理,以案论医,其独具特色的脑病证治体系、杂病脾胃观、中医免疫学说、温病学说在书中均有体现,充分展示出刘老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氏小儿推拿传真 电子书
为体现知识的完整性,本书从小儿推拿须知、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推拿诊法概要、小儿推拿辨证概要、刘氏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及手法操作、小儿常见病症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保健推拿等八个方面进行介绍。其重点介绍刘氏小儿推拿基本手法10种、常用复式操作法10种;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及手法操作74个,其中包括头面部穴位10个、上肢部穴位23个、下肢部穴位15个、胸腹部穴位12个、肩背腰骶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