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 电子书

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

9.9开通会员

内容简介

经过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合理取舍、集思广益的过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基本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黄连天麻研究为中心,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童年(1929-1937)——记述了徐锦堂出生的家庭背景:精明的父亲因度量衡改制,由贫致富,爱子如命的母亲和善良的姐姐。

第二章烽火中成长(1937-1948)——记述了徐锦堂青少年时期因日寇侵华,家业败落,颠沛流离,父亲、二姐病故。抗战胜利后,他举债读书却无奈辍学。

第三章解放(1949-1958)——解放后徐锦堂焕发了青春活力,上中专、当老师、喜结良缘、最终圆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第四章八年蹲点(1958-1966)——总结了徐锦堂面对几百年毁林搭棚的传统栽连方式,大胆改革,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实现生态栽连的“徐锦堂模式”。

第五章自立课题(1958-1966)——记述了徐锦堂的天麻研究从自掏腰包起步,到实现天麻野生变家栽首次成功的经历。

第六章蹉跎岁月(1960-1985)——记述了徐锦堂在时代的大潮中,顺应时代变迁,处逆境绝不消沉,对未来乐观豁达,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头。

第七章移师汉中(1972-1975)——记述了徐锦堂重启天麻研究并在汉中建立“试验基地”,研究成功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法,并大力推广规范化的栽培方法。

第八章探寻天麻生长的秘密(1975-1988)——天麻研究进入关键时期,他发现天麻多代无性繁殖种麻退化,但是不被世人理解,落入“四面楚歌”境地。他证实了蜜环菌明显抑制天麻种子萌发,进一步试验证明是蜜环菌的代谢产物抑制天麻种子发芽,否定了天麻一生都离不开蜜环菌的传统观点,发现真正使种子发芽的是萌发菌(小菇属真菌),并且成功完成天麻种子萌发菌的分离、筛选、鉴定,揭开了天麻生活史的全部奥秘。

第九章红霞满天(1993-2008)——主要记述徐锦堂晚年的重要成果。还记述了陕西湖北农民,自发集资为他们心中的“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塑像的纪实。由农民自发集资、为活着的科学家塑像目前尚无先例。

第十章论文写在大地上——本章节主要记述徐锦堂的黄连天麻研究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广泛持续的生态效益,以及几十年来徐锦堂取得的科研成果与著作论文。

章节目录

展开全部

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是2015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君。

温馨提示:
1.本电子书已获得正版授权,由出版社通过知传链发行。
2.该电子书为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电子书内容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3.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得书感谢您对《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景行如人:徐如人传 电子书
《景行如人:徐如人传》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和老科学家学生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系列丛书之一,记述了徐如人院士自幼年起立志报国、艰苦求学,到事业终成、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的宏伟壮阔一生。徐如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现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徐如人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家,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
聚焦星空:潘君骅传 电子书
本书是第六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潘君骅,应用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光学仪器领域的科研工作40余年,长期致力于光学非球面的研究,由他主持完成的我国和远东大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获1998年
举重若重:徐光宪传 电子书
本传记基于口述访谈和实物采集,以史实还原了徐光宪的学术成长过程,准确、完整、清晰地勾勒了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学术成就、学术成长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真实反映了徐光宪院士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以及他本人立足国家需要、多次转变科研方向并相继取得重大成果的奉献精神和优秀品质。此外,徐光宪院士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与扶植在当今社会仍然具
山水人生:陈梦熊传 电子书
陈梦熊是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梦熊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地质科学和调查事业,全面采集并深入研究陈先生的学术成长经历,对研究陈先生本人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对研究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对研究我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对该学科科技人才的培养,对该学科未来的发展,对我国未来科技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亦有重要的意义。
剑指苍穹:陈士橹传 电子书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剑指苍穹:陈士橹传》力图通过上述九章较为完整地反映陈士橹学术成长历程的主要脉络,展示一个毕生孜孜不倦、勤奋耕耘、教书育人,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始终擎举飞行力学大旗,引领学科发展,为发展我国航天科技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的科学家的形象。作者简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剑指苍穹:陈士橹传》力图通过上述九章较为完整
一清如水:徐光宪传 电子书
本书的框架是时序为经线,从徐光宪先生的童年写起,青少年、中年到晚年。前7章介绍徐先生的求学、教学、科研的曲折经历和所作出的贡献。本书后半部分是纬线,讲徐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理念、方法、教训和经验,以及晚年意图回报社会的几个愿望。
大爱化作田间行:余松烈传 电子书
余松烈是我国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奠基人之一,农学家、教育家。传记以时间为纵线,以余松烈学术成长的重要节点作为章节划分的依据,以余松烈在农村的小麦高产试验、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创新、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工作为主线,介绍余松烈的学术成长历程、学术成就以及为我国冬小麦亩产和总产近十倍增长所做的重要贡献。
情系化学 返璞归真:徐晓白传 电子书
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主要介绍女化学家——徐晓白的传奇人生。徐晓白是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在荧光材料、稀土二元化合物以及在原子能方面配合核燃料后处理工艺作出了贡献。近20余年来在发展环境有机毒物的痕量分析、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徐晓白先生早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首次研制出卤磷酸钙新型日光灯荧光材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