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解放军为什么能赢,对手有种种荒谬解释

重视科学文化,重视知识分子,军队建设就会走向健康道路。相反,当国内“左”的狂热兴起,大刮愚昧落后之风,军队便走上了歧途,出现了整体素质下降、装备严重落后的局面。这一教训,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众所周知的。

往事如梭,岁月如歌。听过了20世纪上半叶革命和战争的主旋律,又迎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20世纪下半叶和新世纪的开端,我们这个国家和星球上已经发生并继续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人民军队在过去战争年代的许多拿手好戏在新条件下会失去以往的光辉,变成明日黄花。现在的人再读军史、战史,还有多少意义呢?

当年战争的许多打法,在信息化的高技术战争中确实已经过时。例如在敌方拥有大规模杀伤兵器的情况下,仍沿用过去集中兵力于敌多少倍的老办法,以庞大兵团用于一狭小战场,势必为人刀俎之肉。再如,当年人民解放军擅长于夜战的优势,可是在如今对手拥有先进的夜视器材的情况下,夜战就不一定是自己的优势。现在的人们讲继承,讲发展变化,变中亦有不变。那就是,具体战法应该紧紧追随世界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而当年人民军队建军和作战的精髓——实事求是,一切从战争实际出发,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这一原理则是一切从事军事工作的人始终应遵循的。

如今我们立足的一切,其实都是历史的延续。不了解人民解放军的过去,很难了解它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也难以理解今天的成就是何等不易。当然,懂得过去起步的艰难和条件的困难,也就能看到现在中国军队存在的诸多需要克服的弱项,现在的人们如果想具备深邃的目光看待我国的军队建设,就应该温故知新,借古鉴今,为未来的发展定下正确的坐标。

写历史书,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这本书不应该只是圈内人的自话自说,而是力争让最大多数的读者特别是中青年人喜欢。而这本书,不仅要让读者了解人民军队过去的战争业绩,更要思索如何帮助今后的中国军人在未来的军事舞台上再创辉煌。

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曾为无数有志者引为座右铭。为使我们民族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强大国防,我们从老一代前驱者身上所能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这种求索精神,同时也是我想写这本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