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全部的现在” 从当下出发,联结过去与未来

  • 精进
  • 作者:采铜
  • 类别:
  • 本章字数:1520

比如在工作场景中,未来视角是更合适的,因为大多数的工作强调计划性、执行度和效率,未来视角使工作有条不紊,让当下的行动更好地满足工作目标,时间利用更有效率。所以当你坐在办公室里时,应该让未来视角唱主角。

那么再想想,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是不是仍旧要为明天还要开什么会、写什么报告而操心,甚至寝食难安呢?大可不必。在工作之余,你就应该彻底放下工作,安享闲暇时光。这个时候就应该把朝向未来的眼光转过来,转向现在,让自己充分地放松、休息娱乐,享乐主义视角是上上之选。

至于积极过去视角,则适合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出现。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只有春节时才有机会与父母长辈团聚,这时不必急着去想新一年的计划,而是应该与家人一起,多回忆一下过去共同走过的时光,沐浴在亲情之中,这样才更有意义。

简而言之,灵活切换时间视角,而不是固定在某一种视角里,能让我们更加自如和从容。

由当下向过去与未来延伸

同样研究时间视角的瑞典心理学家林德沃(Lindvall)提出,具有平衡式时间视角的人,在内心具有一种“延伸的当下感”(extended now),既可以“从当下来审视过去”,也可以“视未来存在于当下”,他应具有囊括“过去”和“未来”的包容性。

这种既不疏离过去也不漠视未来的当下感,显然与享乐主义视角差别明显,它显示了一个人对时间所应具有的责任感,即以更严肃(虽然不一定更迫切)的态度来对待时间。这与梁漱溟先生的“郑重”一说便不谋而合了。从“平衡时间观”和“延伸的当下感”这些观点出发,林德沃提出了更好地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其中第一条是“生活在当下”;第二条是“严肃地对待时间”;第五条是“从现在出发去联结过去”;第九条是“视未来存在于当下”,这些建议都涉及我们如何处理“当下”这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现代人很容易陷入一种对于未来的焦虑之中,现实的生存压力,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都会引发这种焦虑。于是乎,我们虽身处在当下,心里想的却总是未来。我们总是会止不住地想,未来会怎么样?未来会变得更好吗?可是这种设问并不能对现实有什么改变,也不会影响未来的走向。它们都只是一些念头而已。我们需要明确,如果要想全然聚焦在当下,那就必须把对未来的执念放下。至少在你全情投入的这一刻,不要去想未来会怎么样,不要去想这件事最终的结果会如何。

过去最远的延伸正在此刻,未来最早的起点就在此刻,我们可以完全掌控的自我也在此刻,所以只有此刻才是最重要的。你要以一种郑重的态度,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当下这一点,然后让自己在此刻使出全力。如果在这一刻做到了,接下来就是下一刻,下一刻你不需要做改变,只要依样画葫芦,保持状态即可,千万不要左顾右盼。

我喜欢在咖啡厅写作。在我的概念中,我的住所是用来生活的,而咖啡厅是用来工作的,这种环境上的分离感非常重要。当我坐在咖啡厅里时,我提醒自己把生活中的一切负担和烦恼抛开,只思考与写作相关的内容。当然很多时候咖啡厅不太安静,常有人在边上大声讨论,而我则把这种噪声当成训练自己专注力的机会。经验表明,当我完完全全地投入手头的工作中时,周围所有的噪声就都像不存在了一样。而如果我没有成功地忽略掉噪声,而是被其烦扰,那就说明此刻我的心还没有静下来,我还没让自己完全地专注。于是我会要求自己调整状态,尝试进入更专注的状态。

这种状态有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作“心流”(flow)。我毫不怀疑心流是时间利用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没有别的利用时间的方法可以与之媲美。而要让自己进入“心流”,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技术层面上的,而是动力,内在的驱动力,就是说在你的心中,如果有一种强烈的动机推着你,不管怎么样,哪怕天塌下来你都要把眼前的这件事做好,你才有可能进入“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