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代,遇到能编程的计算器

高中时代,遇到能编程的计算器

高中时代,个人电脑一词尚未诞生,而那时,我遇到了“能编程的计算器”。上课时用它编写游戏,与邻座的同学一起玩,回想起来,那就是我与游戏和程序最初的相遇。

那个计算器是惠普公司生产的,据说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的宇航员正是用它进行通信天线角度的运算。当时,计算器价格非常昂贵,刷盘子打工赚的钱只够买半个,另一半是父亲掏的腰包。

我把那个计算器研究得彻彻底底。那时市面上当然还没有专门的杂志,也没有人指导,总而言之只能自己琢磨。经过反复试错,我逐步发现:“啊,原来它还能拓展出这么多用法。”

如今回想起来,那个计算器真的很特别,它没有“=”键。比方说,如果要计算1加2,得先按“1”再按“ENTER”键;接着按“2”,最后按“+”。和日语的语法一样:“1和2相加,3和4相乘,12除去,结果得几?”按照这种逻辑输入。但单是没有“=”键,一般人就不会想使用了吧?能灵活操作这样的工具,令当年的我格外开心。

就这样,我制作了一款游戏,然后把成品寄给了惠普公司的日本代理店。听说对方十分惊讶,想不到“札幌竟然出了这么一个高中生”。放到今天,就好比任天堂收到不知从何方而来的高中生自主制作的游戏,完成度几乎达到明天就能发售的水准,肯定会让人大吃一惊。但当时,我对自己做的事情具有什么价值毫无概念(笑)。

后来,大约在我埋头研究计算器两年之后,苹果公司的计算机上市了。

因为有着这样一番来龙去脉,我在接触到初期的计算机后不久,就不再对它抱有幻想。计算机并不是什么都做得到的梦幻般的万能机器。换言之,计算机擅长的事情是什么,不擅长的事情是什么,对于这一点,从高中时代起我就已经了然于胸。

此外,那时有个对我制作的计算器游戏兴致勃勃的朋友,他正巧就坐在我的邻座。这一点也至关重要。

我那个朋友是个很有趣的家伙……怎么说呢,他能欣赏我做的东西,对我而言,他是弥足珍贵的第一位客人、第一号用户。

人呢,终究需要有能赞赏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人,否则就无法迈向更高的台阶。因此,高中时代与他相遇对我的人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