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假如有一天,人工智能学会了写公文

因此,人工智能不理解自己,它们没有元认知能力,也没有综合认知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自我决定的能力。这是它们和人最大的区别,也是它们目前不能做到和人类一样的地方。

人工智能的下一步发展,要处理的就是综合的、多功能的、多目标的任务的相互协调以及多种价值观、多种任务的相互协调工作,这其实需要人类更多地去理解自己的大脑,理解我们人类的心智系统。

比如,在公文写作领域,让人工智能按照模板和套路写作是不难的,然而,公文写作中如何去“悟”?如何通过转化形成自己的观点?如何理解写作中的灵感?如何理解和回应受众的需求?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思想引导?如何使文稿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都无法回答,当然也不能指望人工智能来回答。

换句话说,如果这些问题我们也不能回答,那么其实我们分辨不出自己和人工智能的区别。这其实不是人工智能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了综合认知能力,如果我们也不能理解他人,如果我们也没有了自我认识和思考判断能力,那么其实我们无法和人工智能加以区别。

人工智能对我们最大的威胁就在于,在我们过于依赖很多的模板、套路、数据系统以后,自己变得懒于深度思考、懒于自我反思,智慧不断退化。人的大脑有很多神奇之处,人的心智系统也有很大的潜力,但我们自己没能完全发掘。如果我们放弃了这种发掘和成长的努力,那真的可能有一天被人工智能超越。人只有让自己的智能不断发展,将人工智能当作我们的辅助和工具,人与人工智能才能携手同行。所以,人工智能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更多地理解自身,挖掘自身的潜能,激发自己的心智系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更理解同类。这些才是人作为智慧生物的迷人之处。

就公文领域而言,人工智能写作从技术上不难实现,关键在于算法。好的算法设计必须基于对公文的深刻了解和规律认知,这其实源于对公文背后的人的理解。有了这种理解,就能将写作中的默会知识显性化、条理化,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和逻辑处理。换句话说,这就是把人在写作时的运思能力通过技术赋能给机器。

这种状态的智能写作,既需要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人对公文写作的认识提升和规律把握。它绝不意味着将内容生产变成流水线劳动,更值得展望的前景是,它将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培训系统,它将很多人关于写作的默会知识变得可以分享,将使用的过程变成一个高效习得的过程,这将克服传统写作教学中欠缺方法体系的窘境。

因此,本书的写作,其实是在人工智能写作时代真正来临之前,对公文写作所做的一次系统思考;是就公文写作这桩事,对人的心智系统进行的一次探索。如果跟着作者一起思考,我们将逐渐摆脱一些浅层次的认识,加深对公文写作的理解与认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即便有一天人工智能已经变得流行,它也无法取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思、所悟及所得。

有人可能问,这本书为什么不像同类书籍一样有很多格式和范例?你想,这些格式范例到处都能找到,还需要再费笔墨来写吗?本书要写的,恰恰是那些简单的格式和例文所无法包含的,是写作中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默会知识,是公文写作中涉及思想、情感、判断、思维的部分,也是人工智能难以完全替代和模仿的部分。

在本书中,作者将试图回答:对于人人都知道的“主题要鲜明,观点要新颖,结构要清晰”等公文写作要求,究竟怎么样才能做到?具体运用什么方法?怎么样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情感、有灵魂的公文文稿?怎样修炼公文写作的“诗外功夫”?怎样把握那些语言难以清晰描述的诀窍与奥秘?甚至,怎么样在写作过程中修炼真正的能力,并使其助力自身职业和人生发展道路?

在写法上,这本书也与众不同,运用了故事化、人物化、场景化的写作手法,让人身临其境,顿生参与感和代入感,在轻松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其中的方法和奥秘。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