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百年变局”下的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

  • 百年变局
  • 作者:王文
  • 类别:
  • 本章字数:1980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是中俄各自提出的国家复兴与发展的重大方略。2011年10月,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在《消息报》撰文《新的欧亚一体化项目今天诞生了》宣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在推动欧亚经济一体化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三方将在俄白哈关税同盟基础上创建欧亚联盟,俄白哈关税同盟成为“欧亚经济联盟”的雏形。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正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4年5月29日俄白哈三国元首签订《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并于2015年1月1日生效,“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成立。

2015年5月8日,中俄元首在莫斯科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该协议的签署表明中俄两国在欧亚地区取得战略共识,为推进欧亚区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已经被提到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旗舰项目的新高度。

经过一年发展,“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逐渐进入落实阶段。2016年6月25日,中俄两国在北京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两国元首强调两国具体部门应该研究两大倡议对接具体落实措施。作为两国促进欧亚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开始从战略的高度逐渐落实到实践层。2018年5月17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合作协定》。该协定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合作领域的一项具有实质性的制度安排。

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盟”对接,中俄两国将对接工作视为双边关系的优先发展方向。2018年11月7日,中俄总理第二十三次定期会晤期间再次声明,“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将会是中俄今后合作的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中俄多个重大项目也得到落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能源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俄罗斯在世界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全球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能源项目是两国两大倡议的重要对接点,两国优先落实一些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加强油气上游项目合作,开展储气库、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发动机燃料合作、推进能源领域的标准互认和合格评定等方面达成一致。2014年,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天然气集团签署时长30年、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的供气合同,计划于2019年年底开始供气。截至2018年11月7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水压测试成功,俄罗斯天然气总裁阿列克谢米勒表示,2019年12月20日前天然气将被运往中俄边境。2018年7月31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LNG项目的液化天然气首次运往中国。2018年10月12日,中国葛洲坝集团和中石油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加工厂——俄罗斯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处理厂项目进入第三阶段建设中。

此外,“一带一盟”在高科技领域对接也初现成果,2018年11月6日,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CR929远程宽体客机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展出1∶1样机,这标志着中俄大飞机联合研发基本完成设计工作。此外,莫斯科—喀山高铁与中哈高铁合作两大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前者已正式签署并进入勘探和前期施工阶段;后者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涉及金额150亿美元。

第三,中俄“一带一盟”对接多边合作取得进展。“一带一路”由六大经济走廊构成,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物质载体,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中俄两国与第三方合作的重要项目,也是中俄“一带一盟”对接多边合作的重要切入点,自提出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2014年,中蒙俄三国元首在杜尚别举行首次三边峰会,讨论三国三边发展规划。2015年7月,中蒙俄三国元首在乌法会晤期间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达成共识。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中俄蒙三国元首强调深化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并支持中蒙俄天然气管道建设。

以国际会议为平台的多边合作也成为商讨“一带一盟”对接的重要平台。2015年11月11日,阿斯塔纳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讨论会。来自中国、俄罗斯、欧盟、中东、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投资精英围绕“一带一盟”对接具体问题进行讨论。2016年5月25日,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带一路’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为主题的“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会议暨丝绸之路国家论坛”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新加坡、欧亚开发银行等国家和机构的代表就“一带一盟”对接战略的新机遇、互补优势和可行路径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多项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