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用“选择”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

  • 好好说话2
  • 作者:马薇薇
  • 类别:
  • 本章字数:1044

如果你提出的是一个“不情之请”,一个对方完全有理由拒绝你的请求,那么,不要把你真正的要求放在第一个问。你可以比较一下以上两种说法的区别,“常见的说法”是直接提出要求,而“更好的说法”则是先提出一个你不太可能同意的要求,让你拒绝之后再提出第二个真正的请求。这样一来,你出于歉疚,也就比较容易接受请求了。

美国曾经有这样一项调查,研究者在校园里询问大学生:“你好,我们这边有一项针对少年犯罪者的辅导计划,请问你愿不愿意担任志愿者,在周末的时候,带那些误入歧途的少年去动物园或游乐场玩一天呢?”结果,83%的受访者直接就拒绝了。

于是他们换了一下问法,先问那些大学生:“我们有一项针对少年犯罪者的辅导计划,你是否愿意担任志愿者,为那些误入歧途的少年辅导课业,一周两小时,连续两年?”

显然,这个要求让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会拒绝,因为实在是太难为人了。但是,他们又进一步问对方:“没关系,那你愿不愿意担任志愿者,在周末时带他们去动物园或游乐场玩一天呢?”

一模一样的要求,一样是大学生,只不过是换了一个问法,居然就有50%的同学,愿意带这些少年去动物园了。从原本的83%拒绝,到后来的50%答应,这中间的改变,是所有说服大师都梦寐以求的结果。

这种提要求的技巧会有如此惊人效果的原因是:一、后者看起来感觉门槛低了很多;二、你刚刚才拒绝了对方,心里其实总是会有一点过意不去的。所以当第二次,对方把要求突然降了下来,然后再问一次,你多少会希望能有个补偿的机会。

毕竟,面对一个正当、善良的诉求,你如果连续拒绝两次,就会感到歉疚,也会担心“如果我做得太过分,对方会怎么看我”,这就是说服成功率大幅上升的原因。

+•延伸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提要求前先让对方拒绝你一次”的策略,也很实用。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跟朋友借钱,直接开口要五千元对方可能会说不方便,可是如果你继续问:“那五百元可以吗?”对方要再想拒绝,就要承担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了。

但请注意,在前面的案例中,无论是募款,还是去当志愿者,都必须强调是正当的理由,并不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市井伎俩。你不能有意开出一个对方不可能接受的条件,然后再通过“降价”的方式吸引对方接受。因为一旦被人识破,不但目的不能达到,还会破坏自己的形象。

比如你想约女生吃饭,可以说:“能请你吃顿饭吗?如果不行的话,找地方喝点东西?”但是如果你说:“请问你愿意跟我交往吗?不愿意的话,先一起吃顿饭吧?”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你这种要求,完全是出于私利,对方要拒绝你,心里是不会有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