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黄河归故斗争

冀鲁豫全区人民紧急行动起来,掀起修堤热潮。沿河各县百姓纷纷上堤,不临黄河的茌平、博平、聊城也动员5万人上堤。冀南区3万民工自百里外赶来修复大堤。太行、太岳甚至东北解放区也纷纷捐款。自5月15日起,30万人在下游大堤上昼夜奋战。有的冒着国民党飞机、炮火的干扰,白天不能干夜里干,长时间不能干短时间干,这里不能修就到那里修,有的为修堤负伤、甚至献出生命。到7月15日,冀鲁豫区自临濮集至黄花寺近300里的北岸临黄堤及金堤险工,均修复竣工。到23日,西起长垣大车集、东至齐禹县水牛赵庄600余里北岸大堤普遍加高2米,培厚3米,共修土方530万立方米。南岸200里临黄堤也抢修完成。7月底汛期第一次洪水到来时,冀鲁豫、渤海解放区的黄河大堤经受了考验,安然无恙。

花园口合龙后,国民党政府态度蛮横,命令黄委会断绝与我方的交往。5月17日我驻开封代表被迫撤离。但是国民党当局利用黄河归故,企图将我军隔在黄河以北的目的并没有达到。6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四个纵队,准备实施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6月30日,我军在濮阳至东阿的几百里河段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南下的序幕。

黄河归故斗争,不仅维护了下游解放区人民的利益,而且在谈判和复堤过程中锻炼了一批干部,使他们掌握了水利知识和治黄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回到人民怀抱。根据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当年参与归故斗争的干部,成了新中国第一批治理黄河的干部和专家,继续着他们当年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