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白話本國史》全名《自修適用白話本國史》,是吕思勉先生撰寫的第一部通史著作。一九二〇年十二月擬定寫作序例,至一九二二年完成全書的編撰;一九二三年九月,《白話本國史》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發行。後有一九二五年十一月的第三版,一九三三年四月國難後的第一版,以及一九三五年四月國難後訂正第四版等。一九五二年,吕先生在《三反及思想改造學習總結》中對此書做了這樣的評價:“此書系將予在中學時之講義及所參考之材料,加以增補而成。印行於一九二一或一九二二年,今已不省記矣。此書在當時,有一部分有參考價值,今則予說亦多改變矣。此書曾爲龔德柏君所訟,謂予詆毀岳飛,乃系危害民國,其實書中僅引《文獻通考 · 兵考》耳。龔君之意,亦以與商務印書館不快,借此與商務爲難耳。然至今,尚有以此事詆予者。其實欲言民族主義,欲言反抗侵略,不當重在崇拜戰將,即欲表揚戰將,亦當詳考史事,求其真相,不當禁遏考證也。”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白話本國史》在大陸、港臺有過多種翻印、重印版本:如臺北市蘭亭書齋版(一九七三年出版,附“白話本國史紀念版前言”)、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版(第二編,一九九〇年十二月影印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吕思勉文集”版(二〇〇五年七月出版)和“大學經典”叢書版(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出版)、吉林人民出版社“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版(二〇一三年三月出版)等。改名爲《中國史》的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大國歷史”叢書版(二〇〇八年六月出版)、中國華僑出版社版(二〇一〇年十月出版)等。改名爲《中國通史》的有武漢出版社“雙色典藏本”版(二〇一一年五月出版)、中國紡織出版社版(二〇一二年一月出版)、中國城市出版社版(二〇一二年九月出版)等。還有改名爲《中國大歷史》(湖南文藝出版社版二〇一一年二月出版)、《吕思勉講史》(北京長征出版社“領導幹部讀經典”叢書,二〇〇八年十月版出版)、《大中國史》(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二〇一二年三月出版)、《中國的歷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大家寫給大家”叢書,二〇一三年四月出版)、《吕思勉中國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八月出版)和《中華史記》(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二〇一四年一月出版)等書名重印出版的。

此次我們將《白話本國史》收入《吕思勉全集》,以一九二三年商務印書館初版爲底本,參照了吕先生生前的修改和楊寬、吕翼仁先生的校訂。吕先生曾做過一些眉批,現以編者按的方式注於頁下。原書繁體直排、雙行夾註,現改爲繁體橫排、單行夾註,編者的按語做頁下注。原書的一些訛誤作了改正,其他如習慣用詞、行文遣句、概念術語等,則未作改動。民國年間,《白話本國史》曾有二處修訂:一處是近古史(下)第一章南宋和金朝的和戰第二節和議的成就(一九三三年十月國難後第二版已改),另一處是第四篇近世史(下)第四章第三節戊戌政變和庚子之亂內有關義和團的一段敍述(一九二六年十一月第四版已改),這兩處改動後的段落,現都用作附録。《白話本國史》原用民國紀元法,即以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爲基準,民國紀元之前是倒向逆推,稱民國前某某年,簡稱前某某年;民國紀元之後是順向增加,稱民國某某年等。爲適應今日的閱讀習慣,在原民國紀年之後,加括弧注明西元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