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书 - 好书推荐、正版图书免费阅读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VIP会员
新书
快讯
注册 | 登录
100 条"中国博物学评论(第1期)"搜索结果
中国博物学评论(第1期)
刘华杰
一份以书代刊的半学术性读物,将博物学从亲近自然或怡情悦性的层面提升到真正的学术高度。
电子书
当代广州学评论(第1辑)
徐俊忠 涂成林 主编
广州学以学科形态统摄现有广州研究的各个方面,既有横向上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等现实问题的研究,也有纵向上对广州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献典籍等领域的研究。本刊将重点研究广州学的学科属性、基础理论、现实关怀及学科分支等不同领域。体现出综合性、务实性、开放性特征。
电子书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7辑)
陶庆 主编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七辑。
电子书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8辑)
陶庆 主编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八辑。
电子书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10辑)
陶庆 主编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辑。
电子书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9辑)
陶庆 主编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
电子书
中国治理评论(总第8期)
陆丹 主编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三亚学院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8期。
电子书
中国治理评论(总第10期)
陆丹 主编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三亚学院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10期。
电子书
城市社会学评论(第1辑)
朱伟珏 主编
《城市社会学评论》是以当代中国和世界城市问题为研究对象,面向国内外学术界的社会科学类中文刊物。
电子书
犯罪学评论
刘晓梅 著
近年来,公众对安全感的需求日益强烈,犯罪问题研究受到重视,而犯罪学为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科学,其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杂的犯罪成因,推进犯罪防控的科学化。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具有地域性实证犯罪学研究传统,本书作者作为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开展天津涉毒犯罪、天津流动人口犯罪、天津市社区矫正等犯罪学实证调研,将十余年来从事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成果结集出版,以供政府与民众防治犯罪之参考。
电子书
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第12卷)
徐祥民 主编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承办刊物,本册是第12卷。
电子书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总第5期)
孔祥智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5期。
电子书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总第2期)
孔祥智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2期。
电子书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总第3期)
孔祥智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3期。
电子书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总第4期)
孔祥智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4期。
电子书
当代广州学评论(2019年第1辑/总第5辑)
涂成林 主编
广州学以学科形态统摄现有广州研究的各个方面,既有横向上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等现实问题的研究,也有纵向上对广州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献典籍等领域的研究。本刊将重点研究广州学的学科属性、基础理论、现实关怀及学科分支等不同领域,体现出综合性、务实性、开放性特征。
电子书
当代广州学评论(2018年第1期/总第4期)
涂成林 主编
广州学以学科形态统摄现有广州研究的各个方面,既有横向上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等现实问题的研究,也有纵向上对广州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献典籍等领域的研究。本刊将重点研究广州学的学科属性、基础理论、现实关怀及学科分支等不同领域,体现出综合性、务实性、开放性特征。
电子书
当代广州学评论(2017年第1期/总第3期)
涂成林 主编
广州学以学科形态统摄现有广州研究的各个方面,既有横向上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等现实问题的研究,也有纵向上对广州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献典籍等领域的研究。本刊将重点研究广州学的学科属性、基础理论、现实关怀及学科分支等不同领域,体现出综合性、务实性、开放性特征。
电子书
中国经济史评论(总第6期)
魏明孔 主编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刊,本册是第6期。
电子书
中国经济史评论(总第9期)
魏明孔 主编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刊,本册是第9期。
电子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30卷/2022/No.2)
主编
《中国非营利评论》是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书是第30卷,以公益慈善为主题,入选的多篇论文及案例,从不同视角展现了公益慈善的光和影:有互联网公益,有社会企业,有枢纽型组织,有跨国公益,有网络慈善,有乡村振兴,有政社关系,有越轨与规范,有领导力,有慈善共同体和公信力,亦有跨越时代的善堂以及民国时期的医疗慈善等。公益慈善以果行育德,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
文章导航
1
2
3
4
5
>
推荐书籍
相关词语
文集
政治人类学
社会组织
城市社区
中国
丛刊
社会管理
城市社会学
城市化
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环境法学
中国经济
研究
合作经济
合作社
改革开放40周年
经济史
经济变迁
吴承明
经济史学
中国经济史
意见反馈
我的书架
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