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近代翻译话语研究"搜索结果
近代澳门翻译史稿 电子书
  • 李长森 著
  • 本书以大量中外文献史料为基础,对澳门近代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内容包括翻译对葡人定居澳门的意义,澳门开埠至20世纪初的翻译状况及其特点,澳门官方翻译机制的建立,翻译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方式,翻译政策与文化冲突之间的关系,澳葡当局在不同时期选用翻译人员的标准和翻译策略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以土生葡人为主体的翻译活动及其贡献,等等。
近代天津典当研究 电子书
  • 冯剑
  • 本书以博弈论作为理论工具,利用近代天津典当档案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近代天津城市的典当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性,对近代天津城市史和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 电子书
  • 马会娟
  • 本书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探讨了翻译能力的培养与翻译方向的关系。第三章回顾了中西方传统翻译理论中有关翻译能力的探讨,重点介绍了当代中西方学者构建的各种翻译能力模式。第四章尝试构建了一个适合中国学习者的汉译英翻译能力模式,提出了汉译英翻译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策略能力、语言外能力(包括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的文化能力)和查询资料的
现代汉语转折类话语标记研究 电子书
  • 宋晖 著
  • 作者从语用功能的视角对话语标记问题做了简要梳理,重新界定了话语标记的概念。在分析所涉语料后,提出话语标记研究的三个视角:语体优先序列视角、语法化视角、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作者认为,“让步复句”是转折类复句的一个次范畴,话语标记是在互动话语建构中起到关联作用的语言单位。作者据此尝试在转折复句中创建转折类话语标记。
话语与赋权:中国乡村影像研究 电子书
  • 刘娜
  • 本书以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综艺作品、网络短视频和参与式影像等媒介中所呈现的乡村影像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在“乡景—乡民—文化形象”的具体研究路径下,综合再现理论、话语理论、权利理论以及媒介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探讨乡村形象的构建和话语的变迁,剖析乡村话语弱势生态,为乡村形象的健康塑造和话语二次赋权给予理论建议,以期缓解乡村文化空心化现象,唤醒城乡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激发乡土价值观共鸣,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商务翻译的案例教学与研究 电子书
  • 陈恒汉著
  • 全书共分五章,主要包括案例法简介、商务翻译(包括口译、笔译)的基本案例以及相关的策略分析、讨论案例故事带来的启示,探讨口笔译的能力提升与技巧训练,以及案例分析教学研究的拓展和推广等。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商务英语及翻译教学,长期担任剑桥商务英语考试考官,具有丰富的MTI相关课程的讲授经验。该书选材全面,讨论详细,从各个层面剖析商务翻译的相关策略,对翻译专业的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近代日本的町村自治研究 电子书
  • 郭冬梅 著
  • 日本基层的町村自治制度始于近代,自1888年市制町村制法律的发布而形成。本书全面考察了近代日本町村自治制度形成、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同时对近代日本町村自治思想的流变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近代日本町村自治的特征、近代日本在引入町村自治制度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应吸取的教训,探寻其对我国基层治理的借鉴作用。
澳门近代风景园林研究 电子书
  • 童乔慧 张洁茹 著
  • 本书通过对澳门近代风景园林的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探究澳门近代风景园林的表现类型与典型实例,归纳总结澳门近代风景园林的造园理念、造园手法和文化内涵,挖掘澳门近代风景园林中西结合的多元文化特质。同时通过比较澳门园林与岭南园林、葡萄牙园林间的异同,探讨风景园林的保护价值,建立澳门近代风景园林的价值评估框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和开发澳门城市风景园林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打下可靠基础。
近代宫廷戏曲档案文献研究 电子书
  • 杨连启
  • 本书力求为读者呈现出清代在戏曲文学、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和在戏曲活动繁华掩盖下的一个王朝统治日薄西山的凄凉景象。
话语含义表达研究:心智之用,可以攻义 电子书
  • 本书以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主线贯穿到话语含义表达研究的理论框架之中。含义表达的生成是一个意识的多重过程,在这一意识过程中,含义主体的意向性和其所处的环境是含义表达生成的关键性的变量因素,如何把这些变量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用来指导语言实践活动?这是本书着力探讨的课题。作者还借鉴美国逻辑学家伯克斯提出的因果陈述逻辑建构了“话语-含义因果蕴涵机制”用以概括含义推导的认知过程。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电子书
  • 本书系学界第一部对鲁迅300多万字文库全部译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中外文化语境中考察鲁迅译作的选材特征、译介策略和翻译方法,揭示了鲁迅译作在现代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具有鲜明的学术创新性和理论意义。本书对鲁迅早期翻译的20多万字深奥难懂的文言译作的阐释尤可见出作者的功力,它对于广大青年学子阅读理解鲁迅译作中的宝贵遗产将有所裨益。
现代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研究 电子书
  • 孙利萍 著
  • 本书以现代汉语语篇中的言说类话语标记为研究对象,运用衔接与连贯、语法化等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言说类话语标记进行界定,构建现代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体系。研究中,全面考察了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深入探讨了言说类话语标记形成的动因和机制,不仅丰富了话语标记理论,而且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自然语言理解和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智慧珍宝》翻译、注释与研究(全2册) 电子书
  • 王希 王俊荣 译注
  • 《智慧珍宝》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精神导师”——伊本?阿拉比(1165~1240)的代表作,被奉为理论苏非学或理论灵知学最核心的经典文献。本书在参考多种权威注释本、译本及相关研究著作的基础上,着力从语言、义理、术语等方面对《智慧珍宝》进行了翻译、注释和解读,以期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伊斯兰思想和文化。
学术翻译批评 电子书
  • 谢国先 著
  • 1980年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翻译出版了大量英文论著,对于我国读者认识和借鉴英美学者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学术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优秀译本少,平庸译本多,一些译本甚至涉嫌抄袭。本书基于多种译本与原著的对照阅读和分析研究,评估和揭示译本的价值,指出译本中的种种误译并分析误译的原因,探讨提高学术翻译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20世纪精神分析批评话语研究 电子书
  • 张良丛 著
  • 本书以20世纪为一个时段,综合考察精神分析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美学和文化批评话语的相互影响,从而勾勒出精神分析批评话语在20世纪的地图。主要研究精神分析批评话语的基本概念、批评话语的变迁及其展开。
近代扬州文人群体研究(1840~1945) 电子书
  • 王宁宁 著
  • “文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传承久远的独特社会文化阶层,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其角色与身份也在不断地衍变、转型。而在衍变流传中,文人阶层的面貌保持了薪火相传之连续性,此与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之间自有某种耦合与关联。本书的研究时段集中在1840年至1945年,重点研究了近代扬州文人这一群体,对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考察了扬州文人之整体嬗变,及其与城市社会变迁互动的关系,展现出了近代扬州知识分子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文献及其研究 电子书
  • 郭常英
  • 一部研究中国近代慈善义演活动的文献类专著。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电子书
  • 程瑾涛
  • 本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探讨翻译的定义、研究范围、翻译研究的主要范式及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第2章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第3章为语言元功能与翻译研究。第4章为语境与翻译研究。第5章为语法隐喻与翻译研究。第6章为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第7章为结论,总结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同时也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5年卷) 电子书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编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本书系2015年卷,内容涉及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4年卷)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