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华北考古记"搜索结果
越国考古 电子书
  • 黄昊德
  • 越人源于浙江,越国始立于浙江,这也使得越国考古对于还原越国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更使其成为浙江夏商周考古的重点。本书依托土墩墓与石室土墩墓、越国王陵及贵族墓、原始瓷窑址发掘等最新考古成果,不但使越国起源、发展、争霸、衰落的历史脉络日渐清晰,而且也全面地展现出越人的生活面貌,包括生产生活、葬俗,等等。书中还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了越人如何与中原文化产生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是如何影响了越人的生活等内容,
吴越国考古 电子书
  • 李晖达
  • 再现吴越钱氏在五代乱世中坚守的一方乐土。
生活考古观 电子书
  • 场景实验室 编著
  • 《生活考古观》一种以旧焕新的消费动力当下时代的消费倾向是祛魅和内观。承载自我意义与个性表达的古旧、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回流,是一个鲜明的趋势信号。文本复兴、极繁生活、经典重制、古法疗愈、共居社区……这种回流不是风格上的怀旧和复刻,而是年轻人以“考古”的姿态重新发现旧时光中的生活意义,重置自己的生活选择,同时在数字时代、社交网络中展现出全新样貌。速度脱敏、狂热褪去、审美疲劳、自我回归,“生活考古观”的
西藏的石刻考古 电子书
  • 格旺 著
  • 本书内容包括:西藏的摩崖石刻、摩崖文字、摩崖造像、西藏的风格、西藏的石刻、石刻文字、石刻造像、石碑、造像碑、西藏的其他石刻文化遗产等。
西藏的岩画考古 电子书
  • 夏格旺堆 著
  • 西藏岩画的早期发现集中在20世纪的前40年,发现者大都是在西藏境内进行考察的外国学者。中国对西藏岩画的考古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拉开帷幕。1985年,西藏文物考古队在藏西日土县境内发现了鲁日朗卡、任姆栋、阿砻沟这三处古代岩画点,在国内外岩画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对岩画的年代、绘画方法、内容、风格等研究都有新的突破。
爱情:一种媒介考古 电子书
  • 晏青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感结构,同一时空的不同个体也难逃微观权力的规训,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权力并不特指政治权力,可能里面还包括商业资本、父权、宗教、学校、网络群体等。
浙江汉六朝考古 电子书
  • 刘建安
  • 从文物中寻找汉六朝浙江的社会风尚。
东南考古研究:第五辑 电子书
  • 付琳等
  • 本书为关于东南考古的论文集,涉及的主要选题有:中国东南及东南亚、太平洋岛屿最新田野考古报告;中国东南及邻近地区早期古文化研究;中国东南与周邻地区古代文化关系的考古学研究;与东南考古有关的方法论、学术评论、学术史研究;其他相关专题研究。
考古学集刊(第23集) 电子书
  • 朱岩石 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杂志社编辑,本册是第23集。
考古学集刊(第20集) 电子书
  • 刘庆柱 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杂志社编辑,本册是第20集。
考古学集刊(第21集) 电子书
  • 朱岩石 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杂志社编辑,本册是第21集。
天变与日常: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华北泰山信仰 电子书
  • 李俊领 著
  • 在近代华北社会中,泰山信仰既是清廷实施“神道设教”的政治手段,又是民众应对日常生活困境的文化传统。由于西方文明的刺激,近代中国出现了社会转型与文化焦虑,泰山信仰礼俗自清末以降不断遭到知识界的批判、基督宗教的敌视与政府的强制改造。在内外交困之中,泰山信仰仍滋润着华北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呈现更为丰富的文化面相。本书从区域社会与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了近代华北泰山信仰的演进及其境遇,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华北社
不作为共犯体系化研究 电子书
  • 古瑞华
  •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秉承“洋为中用“与“古为今用”相结合的立场,围绕不作为共犯的前置概念、理论路径、成立要件、区分标准、基本类型以及处罚原则等重点问题,开展深入探讨,提出了不作为共犯与正犯区分的“行为-规范”双重支配说、不作为帮助犯的“双重从轻处罚原则”等诸多个人的观点,是对不作为共犯理论进行体系化建构的一次有益尝试。
西藏的芒域孔塘王朝考古 电子书
  • 夏格旺堆 著
  • 图文并茂地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考古故事。以今日喀则市吉隆县为主的西藏西南部区域,历史上建立过“下部阿里芒域孔塘王朝“(11-17世纪)地方政权。作为吐蕃王室后裔在西藏上部或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地方势力,历史上它曾创造过较为独特的区域文化。同时,它与西藏古代历史发展的整体方向并行,和外界产生过频繁的交流和互动。文中以这个王朝的三个王城遗址为主线,考察了芒域孔塘王城及其重要建筑遗址的基本情况、相关历史背景
考古学史与商周铜器研究 电子书
  • 王世民
  • 中国考古学史和商周铜器领域经典论文集。
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 电子书
  • 蒋乐平
  • 大约距今10000年,浙江史前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浙江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是以上山遗址命名的上山文化。此后各个年代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及浙江全境。本书展现了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面貌。从文化谱系角度,突破钱塘江南北两元体系,重构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新谱系:钱塘江时期(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杭州湾时期(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早期)—太湖时期(马家浜文化晚期至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回归
南阳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电子书
  • 陈亚军
  • 本书是对南阳地区汉墓的系统、综合性研究。书中首先对南阳地区的汉代各类墓葬及其遗物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分析,利用年代学的方法对该区汉代墓葬进行统一分期、断代,明晰该区墓葬的年代序列和发展脉络;接着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该区汉代墓葬的文化结构,同时采取动态考察方式分析该区汉代墓葬文化演进的过程,总结该区墓葬制度及其区域文化特征;最后对以上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略作探索,同时对该区汉墓结构、墓主身份等相
黄河流域史前·夏商考古 电子书
  • 本书主要以不同时期、地区与文化类型进行章节排序,利用地层学、器型学等方法,部分论文还利用了古代文献与考古成果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对黄河流域的考古挖掘的成果包括陶器、石器、尸骨、宫殿、地形等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考察了所属文化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商文化等的类型、年代、分期、特征等。全书包括《关于磁县下潘汪仰韶文化的讨论》《晋南庙底沟二期文化初探》《庙底沟第二期文化及其相关问题》等20
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1881—1937) 电子书
  • 熊亚平
  • 从一个方面阐明近代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与当前华北城镇化进程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城镇体系失衡之间的关系。
革命与节日:华北根据地节日文化生活(1937~1949) 电子书
  • 韩晓莉 著
  • 在华北根据地建立之初,节日就作为开展社会动员的有效场域颇受中共领导的根据地政府的重视;在默许和迎合民间旧有节日传统的同时,华北根据地政府还引入和创造了许多具有现代意义的新节日。在延续旧传统和创造新节日的这一过程中,华北根据地的节日空间不断扩展,节日娱乐项目也被赋予了更多的革命性意涵。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1937~1949年华北根据地的节日文化生活进行考察,关注节日生活背后的传统与现代、官方与民